呆萌“犬吠”时薪百万,虚拟偶像“男色经济”风口已现?
编辑导语:前有Vox Akuma B站首播便涨粉50万+,后有Shoto一周涨粉超46万,虚拟人迎来井喷式爆发,受到Z时代追捧,展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为何他们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虚拟偶像“男色经济”风口已经出现了吗?一起来看一下吧。
前有Vox Akuma B站首播便涨粉50万+,单场直播收入破百万,后有Shoto一周涨粉超46万,登顶B站涨粉榜,虚拟人迎来井喷式爆发,受到了Z世代的热烈追捧,展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
今年6月,虚拟“纸片人”Shoto因为直播迟到登上微博热搜,上万粉丝在直播间蹲守,呼唤其开门营业。随后,Shoto将近2个小时的直播虽然全程英文,却依然受到了粉丝的追捧,弹幕疯狂刷屏,吸引了30万以上的粉丝与其互动沟通,付费人数超过2.6万。
截至目前,Shoto的B站账号下仅有6条视频,却凭借又萌又凶的形象收获了106万粉丝的关注,最高的视频播放量超过290万。
图为shoto直播截图
一个生活在二次元世界的立绘形象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对于国内的MCN机构而言,这条赛道是否有值得挖掘的商业价值?
01 “男色经济”驱动下的虚拟偶像
与初音未来、洛天依等早期出圈的虚拟偶像不同,近期走红并爆火的虚拟人大多是以男性形象出现,他们的破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男色经济”的影响与推动。
Shoto播放量最高的视频是一个时长仅48秒的“狗吠”视频,在视频中Shoto摇晃着小尾巴时不时发出小狗一样的声音,Shoto也因此被粉丝们称为“修狗”。发布当日,这一视频迅速登上B站全站排行榜第一,播放量超过296万,评论数量超过2万。
图为shoto视频截图
与Shoto可爱的形象不同,Vox Akuma的形象更加华丽与高冷,在他直播的过程中,有不少粉丝通过弹幕“求骂”,希望获得他的批评与数落,在获得了主播的白眼后,还会留言表达自己的激动与满足。
打开Vox Akuma视频的评论区,不仅有网友表达着对他的喜爱,也有粉丝以“老婆”、“女儿”等身份与其交流,甚至帮他翻译视频内容,一系列“无厘头”的互动将粉丝黏性全面展示出来。
图为Vox视频及评论区截图
B站出圈的虚拟人总是带有一定程度的“男色经济”色彩。今年6月B站推出了“寻找虚拟世界的男V”活动,将男性虚拟形象分成了4类:国民校草、个性少年、呆萌团宠、犬系男友,几乎涵盖了女性用户喜欢的所有男性形象,通过对用户喜好的精准把握,这些虚拟形象为粉丝带来了情感上的满足。
B站中有大量关于虚拟人的同人视频,这类视频多为粉丝的混剪与二创,内容同样大多围绕“男色经济”展开。虚拟人虽然是“假”的,但粉丝内心真情实感却不会打折扣,甚至比真实世界的偶像更加圈粉、固粉。
图为粉丝二创视频截图
与真人偶像相比,虚拟人的信任感与情感投入价值往往更强。偶像是一种文化消费的映射符号,正如B站上的二创视频,粉丝可以深度参与到内容的生产和偶像的塑造中,非唯一性和可复制性让粉丝成为了虚拟形象建构中的主体,每个人都可以制作出自己心中的“定制偶像”。
同时,虚拟偶像是粉丝心中更真诚的“映射”,情感关系更加牢靠。真人偶像的人设一旦“崩塌”,粉丝会陷入情感损耗和认同危机之中,而虚拟人所呈现的是根据粉丝喜好打造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不存在脱节、扮演等问题,人设更加稳固。作为寄托粉丝理想的符码,虚拟偶像更加纯粹,无需伪装加工,在某种意义上更值得信任。
虚拟人虽然延续了传统明星的打造流程,但得益于技术进步与文化赋权,粉丝群体权利实现反转,不再单纯为偶像付出免费的数字劳动,而是不断巩固、强化文化生产和消费实践的参与感,在这个过程中,虚拟人的商业价值和变现能力会随着粉丝黏性的上涨而提升。
02 头部效应明显,变现受制约
虽然虚拟人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但就变现而言,依然只有少量虚拟人能够实现盈利。
当下,虚拟主播领域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8月,B站虚拟主播数量超过3.6万名,其中约一半以上几乎0收入,粉丝数量超过50万的头部主播数量仅占1%。
不仅如此,头部虚拟人的营收也呈现出了下滑的趋势。根据B站的打赏规则,直播间的贵宾开通有效期为一个月,分为舰长、提督和总督三个等级,价格分别为198元、1998元、19998元。Vox Akuma 首播上舰人数为2912人,截至6月底,这个人数下降至1382位,缩水一半以上,虚拟人的新鲜感与吸引力难以支撑用户的长效关注。
如今真正出圈的虚拟人形象风格与特征是比较单一的,大多都是磁性温柔的嗓音加上或帅气或可爱的立绘,很容易引起用户的审美疲劳。归根结底,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当下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尚未完善,极高的技术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让虚拟人陷入了一种程式化的“套路”之中。
Shoto与Vox Akuma 本质上是依靠动作捕捉和LIVE2D、3D技术,通过一个真实的人在立绘后扮演虚拟角色,来实现与观众的交流互动。灵活的动作捕捉对应的是高昂的价格,根据业内人士的透露,一套动捕设备的售价高达3万美金以上,面对如此高昂的成本,许多虚拟人背后的主体难以负担,往往会退而求其次。
B站的虚拟主播凛·阿格里亚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许多主播会选择下载一个面部捕捉软件,加载之前做好的虚拟形象模型,连接摄像头捕捉面部动作,这样可以更轻松地形成虚拟主播的形象,但效果可能并不自然。
现在的科技水品要求虚拟人与真人之间必须强绑定,让虚拟形象背后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虚拟人的内核,他们的言谈举止决定着虚拟形象呈现的性格与气质。一旦扮演虚拟形象的真人发生改变,用户的内心会产生欺骗感,虚拟人最关键的真实与沉浸也会随之打破。
诚然,如今的虚拟人已经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一个完整且新颖的商业生态正在组建,但受制于科技与用户习惯的养成,虚拟人的变现并不稳定,长效性与持续性还需要经历市场的考验。
03 发展前景广阔?虚拟人走向进阶之路
目前,“男色经济”市场释放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Vox Akuma直播1.7小时,营收达111万,Shoto的直播首秀时长2.4小时,直播间收入同样超过百万。从偶像市场的角度来看,女性粉丝群体为偶像付费的意向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男性,无论是老牌偶像还是新晋顶流,男性偶像的商业价值正在逐渐提高,“男色经济”市场大有可为。同时,国内尚未出现Shoto、Vox Akuma一类大热的“男色”虚拟人IP,国外虚拟形象的本土化并不明显,一个带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男性虚拟形象很容易抢占市场的一席之地。
近年来,实时渲染技术的成熟及动漫产业的发展,让虚拟偶像产业迎来了一个拐点,5G和VR技术的发展也为虚拟偶像产业带来了新的转型契机,新技术+大数据将会为带来更多个性化体验。
人工智能技术就是要让虚拟偶像在未来更像“一个人”,她有着人的声音而不是声优配音、人的神态而不是真人的动作捕捉,甚至有着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能够表达自己的意图。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虚拟形象不再是一组不能交互的设定数据,而是一个能在现实世界与粉丝交流互动、不断成长的AI虚拟生命。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就是要让虚拟偶像有更类似人的性格、更像人的声音、更拟人的神态,有更好的情感识别、更好的意图表达、更好的联想能力,从而赋予虚拟偶像智慧与人格。
现代科技的进步将为未来的虚拟形象奠定基本的生存基础。
目前大多数虚拟形象的人设与风格是相对趋同的,对于想要入局的机构与个人而言,打造细分领域的虚拟KOL或许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方法。作为虚拟歌姬的洛天依、《我是唱作人》的虚拟主持人RODUCER·C、国风领域的虚拟“弄潮儿”翎……越来越多的虚拟形象开始在单一领域进行深耕,这将成为未来虚拟形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图为洛天依(上)、翎(下)
虚拟形象的变现主要围绕粉丝经济进行,粉丝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在粉丝经济发展的作用力下,虚拟形象的变现将会突破直播打赏这一单一方式的限制,拓宽自己的商业化路径。虚拟形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粉丝经济的规律是相符的,这使得各大品牌逐渐被拥有正能量的特质标签及庞大Z世代受众的虚拟形象所吸引,与其达成合作。直播植入、IP联名、内容营销……未来会有更多品牌通过虚拟形象融入年轻语境,为品牌注入未来感,吸引更多Z世代群体的关注。
与Shoto等虚拟人不同,目前国内原生的虚拟形象更多带有营销属性,纯粹凭借直播内容出圈的形象极少,虚拟直播领域尚有可开发的空间。对于MCN机构而言,把握粉丝经济与“男色经济”的流量优势,或许能抢跑未来国内的直播赛道。
总的来看,Z世代受众消费能力的提升、追星热潮的持续高涨、虚拟现实科技的进步,虚拟形象这一巨大又复杂的市场将突破不同圈层文化的壁垒,释放更大的商业活力。
04 写在最后
无论在台前虚拟形象呈现出怎样的形象,其背后的科技与商业本质不会改变。技术驱动下,虚拟形象从最初的虚拟歌手拓展至虚拟主播,样态日益多元。在现代消费主义粉丝文化的浪潮下,虚拟形象的粉丝生态呈现拟象化趋势,为虚拟形象的发展提供了文化与经济土壤。
我们期待本土虚拟形象的多元生态早日形成,打造出带有中国特色和文化属性的新时代“偶像”,为用户带来更有沉浸感的体验。
作者:大可,编辑:纪南;
来源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ID:TopKlout),一个集好看和有料于一身的自媒体生态观察号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TopKlout克劳锐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