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仍处孵化培育阶段,概念降温后,虚拟数字人还能火多久?|探访元宇宙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齐萌 深圳报道
随着元宇宙的火爆以及相关技术不断进步,虚拟人的运用场景广泛,市场规模不断扩张。
据量子位智库发布的《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测,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其中,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多用于社交、娱乐)将占据主导地位,约1750亿,服务型虚拟数字人(以功能性为主,替代真人服务)总规模超过950亿。
9月17日,在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等部门联合主办的2022年深圳市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展上,三位元宇宙虚拟人“小月”“元笙笙”及“仓宝”作为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的“宣传大使”,便围绕着“元宇宙知识和网络安全知识”进行了演说。
对此,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于佳宁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虚拟数字人的智能程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目前数字人还处于较为初步的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使得未来出现更加智能的数字人,也可以将数字人的应用在更多场景进一步扩展,实现大规模落地。”
同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专家委员郭涛则建议:“未来,虚拟数字人相关企业应积极拓展和丰富应用场景,持续提升核心技术迭代能能力,相关行业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虚拟数字人的技术标准、使用标准、数据安全和版权保护等,明确监管责任,引导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相关技术仍处于孵化培育阶段
据天风证券公开研报显示,虚拟人、数字人、虚拟数字人的目标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创造出与人类形象接近的数字化形象,并赋予其特定的人物身份设定,在视觉上拉近和人的心理距离,为人类带来更加真实的情感互动。
对于不要求必须具备交流互动能力时,数字人、虚拟人、虚拟数字人这三者概念可以认为是等同的。但在严格意义上,虚拟人的身份是虚构的,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数字人强调角色存在于数字世界,虚拟数字人强调虚拟身份和数字化制作特性。
在技术层面,百度智能云互娱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张彬公开表示,虚拟数字人已经走到了3.0时代。在1.0时代,虚拟数字人以洛天依为代表,官方初始形象+Vocaloid语音合成;2.0时代,虚拟数字人是2D/3D模型+实时动作捕捉+声优配音,综艺节目《2060》中的诸多数字人都是类似模式搭建而成;3.0时代,虚拟数字人显然更加聪明,不仅有唇动表情预测,说话的内容既可以通过TTS的方式由文字驱动,也可以交给AI,用NLP技术解决,其交互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然而,郭涛和于佳宁均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目前,虚拟数字人技术发展不成熟,还处于孵化培育阶段。
“引领数字人行业发展的多模态融合交互技术、AI深度的场景理解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还尚在摸索中,技术不成熟影响虚拟数字人行业的快速落地应用和商业化变现的步伐。”郭涛表示。
“此外,虚拟数字人技术发展还面临数据安全、信息安全风险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安全挑战。”于佳宁进一步指出。
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委委员、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宋嘉则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虚拟数字人带来最大改变之一是人机交互模式。然而,现在以键盘、语音等人机交互,对于交流信息来讲都是不完整的,只是整个交流信息的一部分,同时也受到这种交互方式的限制。”
虽然虚拟数字人技术仍有待发展,但目前已不断向前推进,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基础层、中游平台层、下游应用层。
天风证券公开研报显示,在基础层方面,虚拟数字人需要基础软硬件为其提供支撑,硬件包括显示设备、光学器件、传感器、芯片等,基础软件包括建模软件、驱动软件,渲染引擎。总体来看,处于基础层的厂商已经深耕行业多年,已经形成了较为深厚的技术壁垒。
在平台方面,软硬件系统、生产技术服务平台、AI能力平台,为虚拟数字人的制作及开发提供技术能力。平台层汇聚的企业较多,腾讯、百度、搜狗、魔珐科技、相芯科技均有提供相应数字人技术服务平台。
在应用层方面,虚拟数字人技术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领域,切入各类,形成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赋能行业领域,包括影视、传媒、游戏、金融、文旅等行业。
需警惕概念降温后的运营压力
谈及目前虚拟数字人商业变现能力,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认为,虚拟数字人对于互联网企业有巨大的利润空间,“数字虚拟人的优势包括没有感情波动,不需要薪资,同时加上创造虚拟人的成本在下降。”
于佳宁也认为:“以虚拟主播、虚拟偶像为代表的身份型虚拟人的商业模式已经相对成熟。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市场规模为34.6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2020年虚拟偶像带动周边市场规模为645.6亿元,预计2021年为1074.9亿元。服务型数字人单体产生经济效益并不高,但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
然而,郭涛以及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却认为,目前的虚拟数字人变现情况显然并不尽如人意。“目前,虚拟数字人产业上游技术端颇为薄弱,成熟的应用场景还比较少,企业面临着成本高和变现难等问题。”郭涛表示。
据千际投行公开研报显示,目前虚拟数字人主流商业模式分为虚拟人+影视、虚拟人+传媒、虚拟人+游戏、虚拟人+金融、虚拟人+文旅。
研报表示,近年来中国影视数字人特效取得快速发展,部分特效大片获得市场认可,2019年中国影视票房收入超过640亿级别,连续多年增长8%左右,其中特效电影约占10%。国家对于影视特效的发展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以数字替身为代表的虚拟数字人+影视类的产品应用正在展现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传媒行业,虚拟主播很好地满足了媒体传播领域对内容生成方面的业务需求,成为了融媒体时代的传媒利器。
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9年,全国有3.9亿人在关注虚拟偶像,其中最大的二次元活动社区B站,虚拟主播占直播营收40%;在传统媒体领域,以虚拟主持人为代表的数字人应用也开始进入公众视野,2019年《人民日报》首位虚拟主播“果果”面世,2021年北京卫视发布了依据主持人春妮开发的数字人主播“时间小妮”。
在游戏市场,据Newzoo发布的报告显示,与数字人相关度较大的RPG手游在2020年达到了185亿美元,在2020年全球手游总收入的占比超过了20%成为最大的手游品类。千际投行公开研报表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于精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虚拟数字人技术在游戏领域将得以发展。
而在金融方面,千际投行研报表示,虚拟数字人能够有效助力金融机构实现“降本增效”,各大金融巨头争相布局“数字员工”,运用金融科技实现“降本增效”应对市场竞争成为金融行业发展共识,以科技为核心的竞争导向,带来了金融机构信息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
此外,数字文旅产业表现突出,以虚拟讲解员为代表的虚拟字人应用或为其贡献蓬勃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少数现象级IP外,大部分虚拟数字人自身并不生产价值,它需要结合特定产业在价值链模型中提升效率找到价值锚点,否则当概念降温后将面临运营压力。”米团智能总经理、执行董事范志聪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于佳宁也认为,“未来诸如虚拟主播、偶像类数字人势必会多如牛毛,观众也会有审美疲劳的时刻,这就需要这类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再次升级,依据企业自身业务进行改良,为娱乐、电商、教育、文旅等多领域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更好地触达市场。”
对于虚拟数字人未来发展,于佳宁表示:“在未来的元宇宙中,虚拟数字人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是否具有‘思维’和可交互的能力。同时,发展智能经济新范式,将数字人与智能合约相结合,人与数字人、数字人与机器人都可以轻易实现自动化的交易和协作,共同完善元宇宙中的智能经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