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疫情下家庭健身的风口,「myShape」于近日推出旗下首款智能健身镜
家庭健身在近年崛起,疫情更是刺激了该行业的增长。该赛道中的独角兽公司Peloton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第四财季中,Peloton已盈利8910万美元。
除了以Peloton为代表的跑步机、动感单车,以及Hydrow为代表的划船机外,智能家用健身硬件还有在美国已热销超过10万台的Mirror健身镜。近日,国内智能健身解决方案提供商myShape正量产其新款智能AI健身镜产品,旨在对标Mirror。
据该公司创始人冯伟介绍,myShape的这款新产品有如下三大特点:
镜面透明镂空显示:教练视频和自己的全身影像将同时出现在屏幕上。
镜面全身反射:用户在镜子中同时看到健身教练和自己全身动作,便于用户实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姿态,具有良好的产品使用体验同时方便用户获取健身成就感。
智能AI健身教练:通过内置于健身镜的3D深度学习摄像机,实时捕捉用户全身3D运动动作数据,实时反馈纠正错误运动动作。
myShape智能健身镜
同时,myShape和某国际知名健身器材品牌联合推出了全球版AI健身镜,其营销网遍及世界八十余国。
在这款全球版健身镜产品中,myShape全线提供AI摄像头硬件,AI健身底层SDK,AI健身全套课程内容和生产平台。据创始人冯伟透露两款产品目前已全面量产,累计出货量数千台,供应链主要位于上海、江苏和深圳,月产能数万台,可以支撑全球用户的订单需求,除中国市场外,欧洲、亚太和美洲市场总计给公司创造了数千万收入和过亿的预期订单。
myShape于2016年在上海成立,其智能健身镜不仅包含了自研的3D动捕技术、姿态识别纠错算法与一套强交互性的健身内容,极大降低了在家正确健身的门槛。除了该国际巨头外,公司与芯片公司联发科MTK,健身企业舒华,电视机品牌创维等企业均有合作。
除了myShape,不少初创公司切入这个赛道。2020年9月17日,美国家用智能力量训练设备Tonal宣布完成1.1亿美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含L Catterton,亚马逊旗下Alexa基金,及两名NBA球星金州勇士队的Stephen Curry、洛杉矶快船队的Paul George。
在国内,来自成都的科技健身服务商Fiture同样定位于家用健身,用硬件+技术AI+内容+服务的方式,为用户带来全链条家用健身体验。用户买下设备后,可以享受海量的健身内容。
Fiture 有两款产品,一款产品侧重抗阻力训练,器械挂在墙上,屏幕提供录播课或者直播课和用户互动;另一款产品是一块穿衣镜设备,内容侧重徒手和操课训练。
不难发现,在硬件产品上不少公司采用“镜子”的形态。对此,冯伟分享称,健身镜与其他硬件形态的差异在于沉浸式健身体验和自我形态的镜面反射。而myShape的优势在于切入智能健身行业较早,公司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第一代AI健身教练,经过4年的迭代和健身大数据模型积累,目前其AI健身算法的精准性已排在行业前列:支持的AI健身动作超过1500多个,数万节AI运动课程。
myShape通过内嵌3D AI视觉算法健身镜,通过摄像头实时捕捉用户全身运动3D轨迹,算法经过快速计算后实时提醒用户运动动作的表现情况,比如:若动作标准,提示音会告诉用户:”你真棒!非常标准”,从而让用户有动力完成的更好。如果动作产生了不标准,系统则会通过语音提醒用户纠正错误姿势,如:用户做俯身反飞鸟 ,系统会提示: “身体往前倾”、“腰背挺直” 。系统还有练习模式,具有1500+的健身动作,用户在模拟练习下,通过AI教练的辅助,可以将新动作全部学会,姿势做到标准。
myShape创始人冯伟认为,在健身镜这类型的产品中,硬件形态大同小异,但为用户提供精确且良好的运动交互和沉浸式体验才是关键。在行业中“运动反人性”本身就是一个待解的难题,只有提高用户体验才能增加用户黏性,使得家庭健身成为一个真命题。
36氪此前在文章中提到,中国智能健身行业未来想象空间很大,但当下仍需要持之以恒的做市场教育,培养用户习惯及付费意愿。对此,冯伟认为,疫情的契机加上运动健身器材巨头的入局,正加速行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