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协会党委书记潘光伟:金融科技赋能打造银行业数字化的新时代
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协会党委书记、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与大家分享了金融科技赋能打造银行业数字化的新时代话题。
首先,银行业迈进数字化时代。当前,无论国际国内的银行业,已经开始迈入数字化时代。80年代开始bank1.0的时代,ATM机等提供银行的服务。到了1995-2007年,进入了网络银行的时代,可以在网上进行一些银行的转账、汇款、开户。2007-2015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进入了移动银行时代,提供智慧银行的服务,银行的服务可以无时无处提供任何用户需要的服务,anytime、anywhere、any service,银行都能提供服务。bank4.0,银行不仅要适应技术的变化,银行所有给客户提供的服务都需要金融科技来赋能。这是Brett Kim先生所说的bank4.0的特点。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给监管体系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和风险,增加了银行业监管的难度。主要体现这三个方面:1)风险的复杂性加大;2)风险的跨界传染性增加;3)风险捕获的难度增大。
中国在金融科技的监管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指引,如2015年7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非银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银保监会对网贷行业实施“1+3”的监管制度框架,一个办法+三个指引。
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平台作用,努力在引领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方面发挥引领沟通、协调的作用,积极打造五大平台。一是标准规范数据应用的研究平台,二是推动银行区块链交易平台,三是推进联合授信工作,四是探索建立金融科技实验室和远程智能应用实验室,五是打造中国银行业杂志的数据、资讯、知识库一体化应用型数据平台。
最后,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的根本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通过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和金融业,我们一定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更好、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下是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还是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这次会议的主办方,对各位领导,特别是两位李行长,各位嘉宾、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对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十五年来一如既往的支持。今天,我也想特别感谢一下海德薇格女士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还有很多外国嘉宾今天来到这里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分享他们的经验。国际银行业联合会的秘书长,她是我们非常好的朋友,和国际银行业代言人,他今天能够和其他境外的朋友们一起来到我们的会场,表示衷心的欢迎和感谢。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金融科技赋能打造银行业数字化的新时代。第一,银行业迈进数字化时代。第二,如何推动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第三,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挑战和监管要求。第四,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五大平台建设。
首先,分享巴塞尔委员会关于金融科技对银行业服务的影响,以及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五种形态。一是银行可能会成为更好的银行,就是银行+科技创新驱动。第二是新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打造成本低、速度快,更加现代化的银行。比如说微众银行,英国的原子银行,新银行。第三是分散式银行,刚才礼辉行长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银行负责原来的客户,维护市场、风险管控。但是部分业务通过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由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第四是降级的银行,银行的客户或前端的服务可能被金融科技公司所取代。银行守着老本行,管风控、产品设计。第五是去中介化银行。
当前,无论国际国内的银行业,已经开始迈入数字化时代。80年代开始bank1.0的时代,ATM机等提供银行的服务。到了1995-2007年,进入了网络银行的时代,可以在网上进行一些银行的转账、汇款、开户。2007-2015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进入了移动银行时代,提供智慧银行的服务,银行的服务可以无时无处提供任何用户需要的服务,anytime、anywhere、any service,银行都能提供服务。bank4.0,银行不仅要适应技术的变化,银行所有给客户提供的服务都需要金融科技来赋能。这是Brett Kim先生所说的bank4.0的特点。
当前,我国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信贷、获客、风险管理、智能投顾和财富管理方面,我们走的还是比较领先的。银行业这些年金融科技的进程概括出四个特点,或者叫“四化”的趋势。第一个特点是服务智能化。第二个特点是渠道一体化。第三个特点是业务场景化。第四个特点是融合深度化。
第一个特点,服务智能化。越来越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变服务的理念,从传统“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推动对前中后台进行数字化再造,创新运营模式,全面提升客户体验,增强核心竞争力。如建设银行的无人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也是对他的分支网点进行数字化的改造。
第二个特点,业务的场景化。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零售还是重头戏,随着消费市场繁荣以及模式变革,一些银行利用小步迭代特点的数字化产品开发模式,将银行服务深度嵌入到多维度、高频次的交易场景中,让银行服务无处不在。举个例子,光大银行云缴费平台,老百姓交电话费、水电费都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奥克兰储蓄银行推出了虚拟储蓄罐。整个银行的业务慢慢融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三个特点,渠道一体化。长期以来,物理网点及客户经理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了解客户、提供服务的主渠道。其实现在一些中老年的客户,更愿意拿着存折到网点去,银行给他提供服务。年轻人,特别是80后、90后,他们更希望能够获得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现在银行业的离柜率,从2010-2017年有一个特别大的变化,2010年离柜率是47%,到去年年底,银行业的离柜率接近86%,基本上都在线上办理业务了。境外的银行,荷兰银行也推出了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战略。建设银行推出三大网络渠道,三大创新产品,在线缴费支付、网上信贷理财、网络信贷融资,O2O体系。
第四个特点,融合深度化。目前银行与金融科技相互交织、相互融合,银行可以通过收购、投资、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布局和借力金融科技创新。麦肯锡对全球100家领先银行的调研结果显示,52%的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有合作关系,37%的银行采用风投或私募的形式布局金融科技。
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之路还有三大挑战。一个是传统的银行管理体制,不管是外资银行的实线、虚线,条线管理模式。还是银行业网点和职能式的管理方式,都与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客户对银行需求有一定差距。第二就是客户行为迅速转变。第三就是科技人才,既懂银行业务,又懂科技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提出了六点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第一,顺应数字化的趋势,把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全行战略。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银行、金融机构因事而变、因需而变,从被动到主动,明确提出了全面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实施路径,试水数字化转型新模式。比如中国银行提出“一二三四”的战略,科技业务如何转型,提出了全面数字化获客,数字化生态,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运营的“一二三四”战略。摩根大通的mobile first, digital everything,我们翻译叫移动优先,数字万物。
第二,契合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探索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新模式。针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能仅靠银行业单打独斗,需要财政、税务、产业部门合作,需要风险的担保和补偿,需要打造供应链金融。特别是需要金融科技的赋能,真正把银行的营运成本降下来。同时做好中小企业辅导。中小企业缺担保、缺信用,怎么做好财务报表,怎么样披露信息,这些都需要金融科技的赋能。借助数据科学、行为分析等手段对日常交易数据流、信息流进行分析,可有效加快信贷决策的速度,提高资金配置的准确性,实现个性化风险定价,降低风险损失。可以借助金融科技、金融大数据的分析,延伸原来传统的征信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对常尾客户的服务。比如平安银行中小企业征信的数据贷,微众银行,建设银行的小微快贷,都实现了秒批秒贷,大大提升了效率。同时可以助力打造供应链金融,获取核心企业上下游、交易对手及生态圈的客户,在某些特定的产业链上迅速实现规模化,降低获客的成本,提高获客的效率,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
第三,加强数据治理,严防数字化风险。按照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数据指引的通知》,加强基础防护、主动防御两个能力的建设,防范数字化的风险。
第四,加强复合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着重吸引和培养数字化人才。金融科技冲击对传统的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结构影响比较大。哈佛的专家给我们介绍,新技术冲击下,电话销售人员、数据输入人员、收银员等岗位在2007-2017年期间出现了-47.9到-69.1%不等的负增长,下降接近一半以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合规人员、IT安全分析员、软件开发人员等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岗位的增长率在70%-169%不等。今后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培养储备,懂数字化技术、银行业务和数字化管理的人才,为银行业数字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新技术的使用推广和产品的创新离不开监管的支持和对监管容忍度的理解。巴塞尔委员会认为,虽然金融科技具有显著优势,但创新不能以牺牲安全性、稳健性和消费者利益为代价。银行及其监管者应该考虑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新兴渠道和服务与现有银行业务实施同等的风险管理水平、控制标准和保护措施。不管传统业务还是新业务,对风险控制的要求是一致的,要避免监管套利。设计同样的产品,从事同样的业务,就要接受同样监管的标准和要求。
第六,加大对合规科技的投入。强监管、严监管是全球银行业监管的特点和趋势。监管的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如何堵塞漏洞,避免损失,也是全球银行业增加合规科技应用的最大动力。加大对合规的投入,Regtech的投入,也是我们提的一条建议。合规科技能够帮助并促进机构遵守规范、降低风险、自我监管、完成报表、实时监控、灵活适应不断调整的监管条例。
除了监管,跟大家分享一下探索和改进金融科技监管的模式。金融科技给监管体系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和风险,增加了银行业监管的难度。主要体现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风险的复杂性加大。金融科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其业务模式背后是庞大、复杂、相互关联的信息系统,客观上造成了比传统银行风险更大的复杂性。面对高度的虚拟化、网络化、数字化、移动性、分布式的金融科技体系,与之匹配的新技术、风控能力以及技术资源都会监管提出了新要求。
第二,风险的跨界传染性增加。金融科技使得银行等市场主体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在不同领域、不同市场、不同国别开展多元化、国际化金融业务,跨界混业更加明显,也使得风险的跨界传染性提升、风险的交叉感染“并发症”传播范围更广,杀伤力更大。比如比特币最近的大幅波动,就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第三,风险捕获的难度增大。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金融服务高度依赖线上渠道、全时全地在线运营和持续积累多种类用户行为及金融交易数据等特点,容易引发操作风险、运行风险和信息安全等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也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第一,提高监管的主动性,主动识别防范风险。第二,协同其他部门共同监管。开展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合作。 第三,加强跨境监管的合作。第四,加强监管专业人才培养。第五,加强动态监管方式。全球金融科技监管模式,有监管沙盒,类似军事上的模拟沙盘推演,边试边干边纠正,金融科技公司与监管部门及时对话、沟通,包容创新,同时对风险监管实施同样的标准。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开始实行创新计划。英国的监管当局提出来,要开放银行应用程序与接口,让个人、小企业与其他第三方服务商能够和银行共享数据,银行的数据必须开放给个人、小企业和其他的服务商。英国九大银行正在通过IPI实现开放银行的服务。还向非银行服务商扩展实施结算系统访问权限,央行也开放了访问权限。
最后,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的根本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通过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和金融业,我们一定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更好、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关注东方财富网微信号【 eastmoneynews 】,每天为您推送权威、专业的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