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看懂《阿凡达2》,且先了解这份观影技术指南
万众期待的《阿凡达2:水之道》已于12月16日正式上映,首日票房累计已达1.6亿(含点映及零点场),预售总票房超2.5亿。
其中,12月14日点映就拿下了近1800万的票房。随后的零点场,更是拿下了超1800万的战绩。《阿凡达》对于观众的吸引力可见一斑,“卡神”卡梅隆导演的威力不容小觑。
《阿凡达2:水之道》故事承接第一部,前人类士兵杰克·萨利和纳维族女孩娜塔莉已经安顿下来并组建了一个家庭,故事主要围绕在他们的孩子身上。
具体的剧情我就不打算剧透太多了,接下来咱们一起看看,这部由卡梅隆斥资3.1亿美元,耗时13年制作的《阿凡达2》,都采用了哪些创新的电影拍摄技术~
以假乱真的水底置景
为了模拟真实海底环境,卡梅隆的拍摄剧组专门建造了90万加仑(3,406.5吨)的水箱,该水箱可以模仿海洋的漩涡水流和巨浪,大部分的动作拍摄捕捉都是在这个水箱内完成。
卡梅隆说,他们曾经考虑过其他办法代替在水箱中拍摄的办法,之后再用数字技术添加水,但是对于电影来说,水看起来不够真实。
这部电影的演员无一例外都都拿到了潜水证,并接受过训练,每次拍摄场景时都能够做到屏住呼吸几分钟。据卡梅隆透露,西格妮·韦弗在拍摄过程中甚至可以屏住呼吸6分半钟,凯特·温丝莱特更是可以屏住呼吸7分半钟。
另外,卡梅隆请来了水下舞蹈和体操专业人员替演员拍摄。这些体操运动员可以在水中优雅而熟练地移动,并且不会产生任何干扰动作捕捉技术的气泡。
水下拍摄技术的革新
除了水下布景之外,这部以海洋为主题的电影拍摄还有很多挑战,一方面是设备的水下拍摄性能,另一个方面是因为水的缘故,颜色褪色非常快。
通常蓝色光波长在水下的传播效果是最好的,但一般情况下,水下电影拍摄必须处理红色波长的光,距离镜头每两米就会下降一档光,那么在水下进行动捕就更难上加难了。
普通的影迷可能很难理解,在水下进行动作捕捉跟在陆地有什么区别呢?
想要搞清楚这里面的区别,那就要先明白电影动作捕捉技术的原理——摄影机会对人物目标上的特定光点进行跟踪,然后将捕捉到的光点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传送到计算机上建立起高度拟真的CG立体模型。
第一部《阿凡达》,便是因为这个动作捕捉技术而备受赞誉,并且凭一己之力掀起了3D电影热潮。
《阿凡达2》,再次将这项技术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水下动作捕捉的难点,在于动态的水很容易会造成折射,会将演员身上佩戴的捕捉点反射出大量错误的标记,从而影响拍摄。
正因如此,这个动作捕捉技术最初并不适用于水下,所以卡梅隆和《阿凡达2》的团队不得不升级并制作动作捕捉服和摄影机,以便能够准确捕捉演员水下的表演。
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拍摄实景图和设备图,来了解制作人员是如何在水下使用动作捕捉技术进行拍摄。
3D裸眼全息技术
另外,《阿凡达2》还采用了全新的3D裸眼全息技术。
导演卡梅隆与Christie Digital公司展开了合作开发,采用RGB激光投影系统,以高帧速率提供明亮的图像,这将实现裸眼观看3D电影,呈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光影世界。
这部企图以更高帧率提供更明亮、高质量图像的首部裸眼3D电影,自然也引起了广泛热议。在超大屏幕的影院里,观众不需要佩戴特殊眼镜,借助超大立体影像和环绕音效,就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此美妙的体验,谁不想试试?
虽然在《阿凡达2》的观影时,观众们仍然需要佩戴3D眼镜,但卡梅隆对于电影技术革新的勇气和尝试同样值得嘉奖,大众也对裸眼3D电影抱有无限的憧憬与期待。
尽管影片并没有实现传闻中的裸眼3D,但是在卡梅隆的坚持下,这部电影的高帧率拍摄,也解决了3D电影的一个大痛点——它几乎不会再出现普通帧率的动态模糊,而是让影片展示出更高的动态范围、更高的帧率技术以及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广的色域范围。
其实全息技术也不是什么很创新的技术,全息技术已经发展多年,通过运用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形式,模拟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应用到现实世界中。
随着近几年5G时代的到来,全息技术利用5G网络的高速特性,以大数据量传输3D视频信号,可以向用户展现更真实的世界,互动性有质的飞跃,或可以成为互联网社交的颠覆性技术。
如此一来,全息技术也将真正从“2D连接”带入到“3D连接”的高仿真场景建设中,融入到大众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如果等到那一天到来,《阿凡达》也是可记一功。
《阿凡达》无疑是现代影视行业特效的开创者,对特效片的拍摄形成了颠覆性的变革。
卡梅隆承诺,《阿凡达》之后的续集还将继续推动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引领影视行业特效的革新!
已在电影院看完《阿凡达2:水之道的》的小伙伴欢们,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对于电影的感受,最后附上几张《阿凡达2:水之道》概念设计图,供大家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