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这课还能这样上?
为适应当下的教学形势
网课已经逐渐成为教学常态的一部分
在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今天
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理论课程对照书本和老师讲授
还可以边写边记
但是
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课怎么上呢?
不用担心!
我们有“神器”
那就快跟随团团的脚步
一起来看看
这些新型的线上学习模式吧!
“口袋实验室”

在清华大学
有这样一群同学
面对需要动手实操的实验课
他们手握“神器”
心中不慌
原来
自动化系电子学基础课教学团队
为选课学生发放了“口袋实验室”
其中配置了口袋仪器、智能面包板
导线、剥线钳、常用芯片
电阻、电容等元件
足以让大家随时随地组建出
一个电子电路“实验工坊”

“口袋云实验室平台”实时波形
无论在教室、图书馆还是宿舍
只需觅一方书桌
铺开仪器
眼前便只有电路
忘却周遭的一切沉浸其中
进入实验的奇妙世界
探究与实践就这样从实验室
延伸到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
一条“云时代”实验教学的新路径畅通无阻
实验室,就这样奇妙地“动”起来了
线上美术课
在浙江大学线上课程的一间直播间内
与清一色的电脑投屏不同
画面正中摆放着的
是一幅还未完工的江南小镇水彩画

水彩画架旁坐着一位老师
正在用画笔蘸取颜料
接着在画作上涂抹勾勒
这个坐姿一直保持到
大约两个小时后的绘画技法教学结束
相较于其他课程
建筑系美术课更加注重观察与实践
在平日学习中
室外写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但由于无法到室外采景
室外写生场地变成家里的书房或者阳台
描摹的建筑也从实体转向图片

傅东黎老师采用了
直播和视频会议结合的方式
他将自己的画架搬到了
自家庭院的落地窗旁
直播镜头正对着画板及四周一片翠绿
同学们在直播中先学习绘画的技法

“造型有问题扣1,技法不熟练扣2”
尽管不能面对面指导
但傅老师也竭尽所能与同学们互动
通过摄像头查看每一位学生的进展并指导
虚拟主播VTB
中国传媒大学的“游戏心理学”课
主讲老师陈京炜老师为增强课堂趣味性
在疫情期间对网络授课模式做出的创新
她发挥专业优势用VTB技术实时捕捉
自己上课时的面部表情和动作
并以虚拟人物形象的方式呈现

陈老师的虚拟角色授课
从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一名老师
到坐拥超高人气的虚拟主播
陈老师表示
“作为一个游戏设计专业的教师
我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像玩游戏一样
简单而快乐“
灶台变身实验台
“热锅,加入少许油,开小火
加入姜慢慢将其煸出香味后
开大火,加入牛肉快速翻炒
待牛肉变色后,加入酱油……”
你敢相信吗?
这些看似美食制作过程的文字
竟写进了浙江大学
《普通化学实验(乙)》
课程的实验报告里

因为受限于线上上课
不能去实验室实践
负责这门课的一位化学系老师蒋银土
用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
他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不计分的家庭作业:
每天都要在家
做一顿饭,烧几个菜
并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
写下步骤与“实验结果”
从色、鲜、味等方面进行阐述

老师说
“写出制作过程和结果
可以提高表达描述的水平
跟写实验报告是有一定关联性的
化学实验是在理论的基础上
真正能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这一提倡看似与化学关联不大
但其实从另一个维度实现了教学的目的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虚拟教研室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虚拟教研室
是由中国传媒大学与
内蒙古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
兰州文理学院、青海师范大学
宁夏大学、新疆大学
六所新闻院校共同建设
教研室将虚拟技术
与人工智能手段的综合运用
为线上会议注入“元宇宙”元素
实现了虚拟空间
“在场感”与“互动感”的营造
既有智慧型服务机器人
担任虚拟主持人
又有虚拟技术送上
音乐、掌声和鲜花的服务
还能通过视频方式
设置“云端参访校园”环节

虚拟形象助力虚拟教研室元宇宙发展
“云上机房”
对于计算机类、多媒体类等
需要实践动手操作
对电脑性能又有高要求的专业来说
线上课堂面临着极高的挑战
同学们如何才能不至于课程中断呢?

华东师范大学搭建的
试运行阶段无影云电脑课程
使学生能在宿舍里上计算机实训课程
不需受到自己设备的限制
“云上机房”
运行起来很流畅

无影实训课程入口
数据存储在云端
每个学生的云电脑账号都能
完整记录其在校期间的实验成果
陪伴高校学子直到
从校园迈向科研阵地或职场
“线上摄影棚”
影棚摄影课作为一门实操型课程
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但受疫情阻隔
如何让居家学习的同学们
像在校上课一样走进摄影棚呢?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张津老师和他的教学团队
借助相机联机软件模拟
搭建起了“线上摄影棚”
张津老师利用电脑界面“四开”讲解
(相机镜头的视角、PPT、
现场的布置视角、软件模拟视角)
“手把手”教授学生各种拍摄和布光要领
让同学们在低成本和就地取材中
身临其境地体验摄影的魅力

“四开”界面授课

张津老师在影棚内直播
或许在当下
有些同学们不能够去实验室里
跟随老师的步伐一一实践
但是依靠这些厉害的科学技术
和同学们对知识的求知探索精神
距离和屏幕也阻挡不了学习的效率
会在期末的时候
交上一份优秀的答卷!
综合整理自清华大学(ID:THU1911-BJ)、浙江大学(ID:zdnews99)、中国传媒大学(ID:cuc-1954)、华中师范大学(ID:ccnuwechat)
来源: 学校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