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科技、隐士情怀到博尔赫斯诗歌,舞蹈还能这么跳?
Touch,是一种感触。一次面对,一个拥抱,一种抵抗,一起共生。
影,既是可以看见的轮廓,也是潜意识的存在。它穿梭于不同身份的人群,带着不同人生阶段的记忆,不仅连接过去与现在,也连接起现在与未来。
“Touch 影”,是光影游戏之外,身体和心灵的缠绕,现世与记忆的对话,人心与世情的牵连。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联合委约作品现代舞《Touch 影》今晚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上演。
“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板块,为青年艺术家搭建了一个扶持、推广平台。自2012年创办以来,“扶青计划”共委约了85位活跃在各个领域的青年艺术家,制作出71部原创舞台艺术作品,成为原创作品和青年艺术人才的孵化器,向国际舞台输送中国优秀作品和人才的集结地。
现代舞《Touch 影》:当代舞遇上“黑科技”
“对我而言影子就是长久对话的忠实伙伴,陪伴从小独自离家的我度过了各种艰难、可笑、恐惧、庆幸、和解的时刻。”谈起创作初衷,青年编舞李雨这样说道。
穿梭在不同的人群之中,她渐渐发现,除了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面孔,每个人背后都还有另一个模样,懦弱、坚强、虚伪、真诚、冷漠、温暖……相同或不同的性情在同一个人身上交织缠绕。“我们不一定能从人们的脸上看出来,但他们的影子默认了。”
影子是另一个自己,另一重人生。
《Touch 影》是一次尝试打破虚实边界、链接科技与艺术的美妙探索。与一般现代舞不同的是,这部作品是由青年编舞李雨、刘翔宇编导,上海科技大学创艺学院娱乐创意研究实验室(CEL)和信息学院多学科人工现实工作室(MARS)参与创意技术合作的 。
在舞蹈中采用上科大自主研发的实时无标记点动作捕捉技术,虚拟影像与真人舞者合作演绎、互为映照,共同引领观众步入一个虚实交叠的世界。
“虚拟影像可以通过对舞者动态的实时捕捉,投射在二维的屏幕上。此外,剧场也设计了类似‘裸眼3D’效果的场景, 二维和三维交替呈现,形成一种‘影中影’‘梦中梦’的效果。”该剧青年编舞之一刘翔宇介绍,在数字化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当下,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既出人意料又理所当然:“科技和人类,也正如光影交替,关系日益紧密,共步往前。”
实时无标记点动作捕捉技术由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多学科人工现实工作室(MARS)十余名学生组成的团队研发,经历了数年的技术积累和一年多的产品化。此项技术经过创艺学院娱乐创意研究实验室(CEL)的创意开发,正尝试着逐渐应用到娱乐和生活场景之中。
“扶青计划”舞出新意
在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的舞台上,六部原创作品精彩纷呈。其中,除今晚上演的《Touch 影》之外,还有两部此前上演过的舞蹈,也都是艺术节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联合委约的作品。
由舞蹈编导程龙、艺术家刘毅、作曲家及钢琴演奏家张昕、中阮演奏家唐一雯共同合作的跨界作品《渔樵耕读》,借用中国传统文人隐士情怀为题,在当代语境下解构“渔、樵、耕、读”的内涵,以当代人的视角来解读“渔樵耕读”,对江南文化中的“诗意哲学”进行重新解构。用一场跨界的演绎诠释悲欣交集的人世间。
取自作家博尔赫斯的同名诗歌,现代舞《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引人入境,触发哲思。
主创崔健、唐瑜珮意在借由身体这一渠道来“诉说”一些心中的呓语,并提炼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内核,融入蓝调、雷鬼、探戈等曲风,寻求化学反应,重构了记忆和想象的无限空间。
源于文本,显现于舞蹈,主创摆脱了惯性的“营字造句”,坦诚对待自己的身体,营造了一出隽永清新、悲而不伤的新短篇小说合辑式的现代舞作品。
长期以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作为专业舞蹈剧场始终致力于为广大舞蹈艺术家带去多元化的平台资源,不断推动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与广泛传播。
而此次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携手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双方开启系列合作,也深入挖掘了更多、更具活力的青年舞蹈人才。原创之路道阻且长,但热爱舞蹈的人,始终在路上。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