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魂到仁王:黑魂和血源手感设计的技巧

Xsens动作捕捉 2022-10-24 12692

怎么设计出“难而且讲道理”,而且手感好的游戏?

如果要说魂系列和他的前身King’s Field系列的最大区别在哪里,那必然是动作部分;如果要说魂系列和其他知名的、有动作成分的RPG系列的最大区别在哪里,那必然也是动作部分。如果要划分类别,欧美RPG的许多名作都应该划到“动作RPG”这个分类下,比如上古卷轴系列和巫师系列,但它们的动作性也难以和魂系列相比:从设计师的视角来看,高难度基本就是低难度的简单数值变化,也谈不上有太多的设计深度可言。从动作RPG这个类型的视角来看,恶魔之魂可能是第一个可以称得上是“有动作游戏设计水准”的角色扮演游戏。

当然,如果要客观评价恶魔之魂这开山之作的动作部分,恐怕只能用“乏善可陈”这四个字:做得不错,但也说不出多少优点。幸好,游戏的卖点也并不在动作部分,刻意做出来的硬派手感像未经打磨的怪物猎人,放在日本动作游戏中大概也就是二流的水平,和游戏RPG、关卡部分的设计水准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恶魔之魂中,这个系列已经有了自己的动作设计理念。在后续的作品中,黑暗之魂1、黑暗之魂2一步步改善了操作和反馈的细节,血源和黑暗之魂3更是做出了自己鲜明的动作设计风格。到这一步,我们可以总结说,魂系列确实是有独特的动作设计理念的:那就是回归根本,或者“回到3D动作游戏的初始设计框架”。

从魂到仁王:黑魂和血源手感设计的技巧  第1张

虽然从操作设计水平和体验来说,恶魔之魂无法和后续那些出色的、3A等级的游戏相比,但整个魂系列的动作设计思路,可以说从没有更改过:这无疑明示着游戏设计师明确的设计理念,还有执行优化实现这一理念的坚定自信。在做出恶魔之魂那生涩、艰难的操作的时候,魂系列的游戏设计师脑海里很可能已经明确地看到了血源或黑暗之魂3中那扎实、洗练的未来。作为一款基于RPG而优化的动作游戏,恶魔之魂出乎当时所有人意料地硬派。而且,这不是那种“由于设计水平不够而造成的高难度”,而是回归到日系动作游戏设计本源的高难度:游戏并不要求连续准确的输入或者过人的反应,而是要求你对游戏系统和敌人的理解。

这个“3D动作游戏的初始概念”具体是什么?对于非游戏设计师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有些困惑,所以我还是从头讲起;如果你是不太熟悉动作游戏设计的设计师同行,我也希望这段分析能够简明易懂地描述出动作游戏设计的逻辑。

当然,动作游戏设计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广义的动作游戏是整个游戏史上历史最悠久、受众最广泛、设计变化最多的类型。它所使用的设计,正是只有电子游戏,而非棋牌、桌游、TRPG或真人游戏才能实现的设计:它考验基于玩法反应的互动性。如果我们要从一开始寻找动作游戏的根本设计要素,那就是“判断”和“反应”。动作游戏设计的经验,建筑在整个电子游戏领域之上,我的分析肯定只是个人的总结,如果各位有兴趣探讨还请不吝赐教。

在我看来,动作游戏设计是这样一门学问:它的目标是,通过相对简单的操作,让玩家用按键,控制他所操作的角色实现连续、流畅、有逻辑的行动。动作游戏所追求的,绝非和现实世界的绝对对应,不是简单地将动作捕捉的动作复现到虚拟世界中来。用中文世界通俗的说法来描述,动作游戏设计的一切目标,就是“手感好”。

我们所说的“手感”,如果换成游戏设计的语言,它到底是什么?

对一般的动作游戏玩家来说,他们所看到的游戏,就是“按下方块出轻攻击,按下三角出重攻击”这样的客观事实:一旦这些事实和他们的想象不一致,他们就会表示“这个游戏手感不好”。但这游戏手感为什么不好,大多数普通玩家是很难说出来的。

但对游戏设计师来说,在设计一个动作游戏的过程中,他看到的不应该是轻攻击、重攻击这样的设计概念,而是看到三套同时在工作的不同逻辑。一般来说,这些逻辑并非出自程序或者算法之手,它们都是一代代动作游戏设计师们,在不同类型的动作游戏中反复试错、测试、改进后得出的人类智慧结晶。

动画播放逻辑:这套逻辑控制实际动画的播放,也就是“程序应该放什么”。这些动画或是来自动画捕捉,或是来自动画师的努力工作,甚至是来自先进的物理引擎或技术引擎的混合,它们构成了玩家实际看到的画面。几乎所有的音效、特效……等等也都绑定在播放逻辑上。我们游戏制作时,大多数时间讨论的“动作游戏怎么做”和“打击感怎么做好”基本都是在讨论这个动画播放逻辑下面的内容。

从魂到仁王:黑魂和血源手感设计的技巧  第2张

动作判定逻辑:这套逻辑控制“动画播放的理由”。玩家所看到的动画只是显示效果,真正的动作游戏没有一个直接用这些动画进行逻辑判定的。动作游戏的逻辑判定是依靠套在动画上各种各样的碰撞块进行的:攻击块、防御块、闪避块……等等。游戏有多少种特殊状态同样是判定逻辑所关注的问题:游戏有没有跳跃?游戏有没有吹飞?游戏有没有弹反?设计师到底提供了多少种不同的判定逻辑,它们彼此之间怎么工作,正是构成动作游戏“手感”的核心设计:一个动作游戏不同于其他动作游戏的区别点,往往是这个部分的设计不同。就连很多游戏设计师,对此也没有清晰的认识:动作游戏的判定逻辑绝不是那些具体播放的动画,而是在清晰、严谨、可理解的自洽规则下设计出的行为逻辑。一个游戏的动画播放逻辑再酷眩,动作捕捉和特效再精彩,动画适应代码实现得再好,如果判定逻辑一团糟,它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动作游戏。

从魂到仁王:黑魂和血源手感设计的技巧  第3张

玩家输入逻辑:这套逻辑往往被忽略,但却是实际设计中最重要的时间轴之一,也是最需要游戏设计师去思考和设计的。在几乎所有动作游戏中,玩家的输入都不是和动画严格一一对应的。让我们想象一个游戏,玩家每输入一次指令,角色立刻停止当前行为,开始播放对应指令的动画……这个游戏会抖得完全无法进行游戏。在什么情况下玩家可以进行输入,什么情况下可以提前输入,在什么情况下动作应该打断当前动画,这些输入是否会消耗额外资源——这一系列的设计决策决定了游戏的动作深度。例如在这个动作逻辑的例子里,只有到了收招阶段,角色才会对玩家的指令防御产生反应,这段动画是可以“取消”的。是否允许预输入?有哪些指令允许预输入?预输入队列应该有多长?哪些动作应当取消,哪些动作应当硬直,哪些动作的硬直应该不影响玩家输入?这些全都要设计师考虑到。

从魂到仁王:黑魂和血源手感设计的技巧  第4张

设计师有没有想清楚动作游戏的这三层逻辑结构问题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甚至欧美很多自称“动作游戏”的游戏全无动作感可言的原因:如果一个动作游戏的输入逻辑完全不存在,是通过按钮放招完成的,判定逻辑设计也几乎没有,只是做了一大堆华丽的特效效果、华丽的打击感、武器的重量感和速度感、华丽的数字拆分和躲避判定……它怎么可能玩起来像一个动作游戏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