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 用词准确 分解动作

动作捕捉 2022-11-01 11429

动作描写  用词准确  分解动作  第1张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让我们荡起双桨 音乐: 儿歌 - 童年的歌谣 动作描写  用词准确  分解动作  第2张 动作描写  用词准确  分解动作  第3张

很多同学对于动作描写掌握不好,比如:写运动会的场面,本应重点描写运动员参赛动作的细节,却除了“跑、跳、投”几个字,再也无词可用,只能大量加入一些心理变化的描写来凑字数。一场运动会真正写运动员参赛动作的部分,寥寥几个字便无话可写了。


网上有一篇写运动会的作文,这篇文章存在的问题在学生作文中很有代表性。


“我还参加了女子200米的比赛。赛前,我非常紧张,两脚发软,万一我不小心摔倒了怎么办?万一他们跑得都很快怎么办?万一我跑了最后一名,同学会不会笑我?万一……,慢慢地我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并努力对自己说:别紧张,冷静下来,拼尽全力,爱拼才会赢!“砰”发令枪响了,我努力地向终点冲去,可还是被3名同学赶超,居于小组第四而无缘决赛。赛后,我对自己说:别灰心,只要努力了,只要尽力了,你就是最棒的!”

 

这篇文章的使用了大量的表现心理活动的文字,而真正描写跑步动作的文字只有“我努力地向终点冲去”九个字,一场200米的比赛就写完了。而且那些所谓的心理活动,也明显是胡编乱造,谁上场还想那么多?就是刘翔受了伤以后参加比赛那一刻,也不会想那么多吧。

 

那么,我们换个写法,把这个跑步比赛的动作分成几个环节来写。


“我走到起跑线上,压压腿,弯弯腰,打起精神,做好起跑前的准备。看台上,我们班的同学在大声呐喊着,为我加油,“刘宏,你是最棒的,加油!” “加油!刘宏”

这时,熊老师来了,他一手拿着发令枪,一手拿着高音喇叭,扯着嗓子大声叫:“各就各位!”我俯下身,双手扶地,右腿前弓,左腿后蹬,“预备!”我全身都紧张起来,两只眼睛盯着前方地面,竖起耳朵,紧张地等着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啪”,随着发令枪响,我双脚用力蹬地,身子如离弦之箭,“噌”的窜了出去,

看台上各个班的加油声顿时响彻整个操场,“加油,加油!”气势一个比一个高。100米过去了,我努力摆动双腿,控制着步伐节奏,但是,心脏随着激烈的脚步而剧烈地咚咚跳着,已经到了极限,眼看着身边的运动员一个个超过了我,却无能为力……

比赛结束了,我居于小组第四而无缘决赛。”


这样的描写,将比赛过程分几个环节,以运动员的动作描写为主,同时也有场面的描写,场上场下相互呼应,写出了比赛场上的紧张气氛。

 

动作描写,如果将人物动作分解开来,如同一帧一帧的动画镜头那样,连续用多个动词来表现一个动作,就会使人物动作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网上有一个比较典型的范例


说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有这样一段话:“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就写完了。


老师做了如下的修改:


“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修改后,一个动词变成了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人物的动作描写,当然不仅仅是写运动项目,更多的是描写日常行为动作。


同学们写上课的场面的时候,往往觉得无话可写。而如果把人物的动作分解开来描写,效果就不一样了。


下面我们写一段上课做笔记的动作:


“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笔记本,翻开,放在书桌上,然后打开铅笔盒,拿出一枝自动铅笔,摁了摁笔头,专心地抄写着黑板上老师写下的板书。”


再说一个老师走进教室的动作描写。


“上课铃响了,班主任抱着一摞作业走进了教室,她把作业放在了讲桌上,抬头环视了一下教室里的同学们,轻轻甩了一下乌黑的长发。”


这样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同学们自己好好体会一下。完成学校作文作业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两段动作描写的句子。


动作描写特别要注意的是动词的使用要准确。汉字中有很多近义词,真正使用的时候其实往往是不能替代的。


我们前面在对话描写中讲过的《西西里柠檬》的对话中的语气描写,比如这句:“苔莱季娜?她是干什么的?”佣人反问道。


这里如果把“反问”改为“问”“质问”“询问”等等,语气就不一样了。


学校里,一些同学对于在生活中准确使用动词也是颇有心得。


比如:有人告状:某同学“打”人了。那个同学就会辩解:我只是“推”了他一下。这个同学很清楚:“打”与“推”这两个动词虽是近义词,但是所表达的意思却是不同的。


同学们想一想“拔河”比赛中,先是从地上拿起绳子,然后抓住绳子准备,比赛一开始就使劲向后拉,“拿”“抓”“拉”这三个词都是表示拔河时手的动作,但是态度的变化和力量的使用是不同的。所以,使用动词一定要准确。


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可以使故事的情节更加精彩,而且还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


鲁迅的小说《药》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


取出枕头底下的钱难吗?不难。可是华大妈要掏半天。文中使用了一个“掏”字,准确地表现了华大妈在拿出这笔钱时的心理矛盾斗争,体现出这笔钱对华大妈家的重要性。如果把“掏”字改成“拿”,意思就不一样了。老栓“按了两下”进一步体现出这笔钱的重要性,如果改为“拍了两下”,意思也不一样了。


不单单是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也往往有人物动作的描写。朱自清的散文《春》中便有大量的动作描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还有那些拟人的句子中动作的描写“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更使文章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毛泽东主席在他所著的各种论文中大量使用了人物动作描写。在《别了,司徒雷登》中一句“闻一多拍案而起”,使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枪手的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对文章所叙述的事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强了议论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今天的课后作业是写一个动作的片段描写。


题目:今天,我起晚了。

我想几乎每个同学都有起晚的时候,不一定是上学晚了,周末休息也会比平时起床晚一些。大家可以想一想:你醒来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为什么会起晚,醒来后一直到起床,穿好衣服,这一段都有什么动作。

 

动作描写  用词准确  分解动作  第4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