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捕技术演进史:从咕噜姆到史莱克,CG如何打造好莱坞最赚钱电影
动捕技术演进史:从咕噜姆到史莱克,CG如何打造好莱坞最赚钱电影?中国首部CG电影投资1.3亿,票房却为何只有区区300万?
题记:是橘生淮北?还是强扭之瓜?1.3亿换来区区300万,时也?运也?还是技不如人......
1990年,凭《终结者1》大红的施瓦辛格曾主演了一部科幻动作片《宇宙威龙》(又名《全面回忆》,改编自菲利普·迪克的同名小说)。片中他饰演的男主经过X射线时的镜头,使用了“动作捕捉技术”,算是电影史上的第一次。
不过,这一镜头只有几秒钟,因此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直到十一年后的《指环王》,“动作捕捉技术”才真正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
2001年,由彼得·杰克逊执导的史诗巨作《指环王》横空出世。该片采用“动作捕捉技术”,创造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CG角色:咕噜姆。
负责《指环王》特效技术的,是当年以传统模型和道具为主的维塔数码。与卢卡斯的工业光魔相比,维塔数码在CG技术方面实力薄弱。
但演员安迪·瑟金斯的精湛表演,促使导演彼得·杰克逊决定使用“动作捕捉技术”,以求能将咕噜姆这个神奇的角色真实地搬上银幕。本文为“大象看戏”原创发布。他处所见,必为偷窃。敬请举报!
因为当时还没有非常完善的动作捕捉与真人互动表演的实时技术,咕噜姆的拍摄只得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安迪·瑟金斯穿着白色衣服与对戏演员一起表演;
第二步,在电脑中将瑟金斯擦去,替换成咕噜姆;
第三步,则让瑟金斯穿上带有反射标记的特制戏服,独自再表演一次;
第四步,将瑟金斯的面部表演数据,加载到咕噜姆的CG模型身上。
经过以上四步,咕噜姆这个“类人”角色,在CG技术辅以动捕技术的“魔力”之下宣告诞生了。
拍摄第一部《指环王》时,采用的是第一代动作捕捉技术,操作程式复杂而且受限很多。后来,拍摄第二部时,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
安迪·瑟金斯凭借《指环王2:双塔奇兵》中的咕噜姆一角,获得了2003年的土星奖“最佳男配角”和在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数字角色”。
“指环王”系列电影共获得国际奖项351项,其中《指环王3:国王归来》以获11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成绩与《宾虚》及《泰坦尼克号》并列成为了奥斯卡影史上获奖最多的影片。“指环王”三部曲的票房收入更是接近30亿美元。
有了《指环王》的成功,维塔数码如法炮制出了“金刚”(票房2.7亿美元)和《猿族崛起》(票房4.8亿美元)系列中的“凯撒”等CG角色形象。值得一提的是,这几个角色背后的动捕演员,都是安迪·瑟金斯。
2006年,电影特效老大哥工业光魔采用了类似的技术,创造出《加勒比海盗2》(票房10.7亿美元)里的章鱼船长。这位会弹管风琴的CG角色,给观众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这短短十几年,CG以高端科技为依托,以无限的创意为内容,彻底颠覆了传统视觉时代,开辟了流光溢彩的图像新时代。本文为“大象看戏”原创发布。他处所见,必为偷窃。敬请举报!
CG技术给影视和游戏强国带来了近千亿美元的经济利润。就拿《玩具总动员2》来说,全球票房收入达到4.85亿美元,《泰山》的全球票房收入为4.35亿美元,《怪物史莱克》(改编自知名童书作家威廉·史泰格的同名绘本)的票房更是达到了5.29亿美元。可想而知,借助CG技术制作的电影成为了好莱坞最赚钱的电影类型。
这期间,中国似乎也追赶上了时代潮流。“环球数码”公司曾斥资1.3亿人民币,聘请了400多名动画师,历时五年,打造出了中国第一部CG电影《魔比斯环》。
看似挂着"中国首部原创三维动画电影"的头衔,实际上该片除了资金和少量工作人员是中国的,电影的原创作者、导演、编剧、技术人员和几乎所有的演员等,都不是中国的。就连影片的故事和人物造型,也都不是中国的。
制作时间之长、投资之巨、技术之先进,《魔比斯环》创下了亚洲动画电影之最。但该片在2006年上映时,仅获得300万左右的票房。相对于1.3亿的制作投入,区区300万的票房收入,简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是橘生淮北?还是强扭之瓜?1.3亿的投资,仅换来区区300万!时也?运也?还是......
好在“环球数码”凭借此项目培训了300多名员工,为中国动漫产业培养了一批难得的人才,也算是走出了中国CG影视的第一步。
2015年横空出世的3D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其创作团队中就有多位技术人员曾经参与了《魔比斯环》的制作。付出了那么多,总算还是有了一些回报。中国CG影视,时不我待啊!本文为“大象看戏”原创发布。他处所见,必为偷窃。敬请举报!【大象看戏】就看戏里戏外的第一和唯一*.*一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