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沉迷打赏网络主播,给出去近200万!家长崩溃!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 各色各样的网络主播 悄然火了起来。 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 拍段子的拍段子。 他们的出现给人们 制造了不少欢声笑语, 有的人甚至不惜重金为其打赏、送礼。 当然啦, 看到喜欢的主播送个礼物无可厚非, 但一定要量力而行, 千万不要像下面这位小女孩一样, 陷阱主播制造的圈套, 足足“打赏”出去200万! “熊孩子”能有多“熊” 这个问题一次次挑战我们的想象力 1 洋洋的检讨书 去年11月开始,12岁的深圳洋洋在认识了几个主播后,开始疯狂地为他们打赏,前前后后打赏了将近200万元! 一个学生, 哪来的这么多钱? 难道是家里有矿? 原来,洋洋用的是妈妈的手机,因为有时候会买些小东西,她知道妈妈的银行卡密码。 认识了这些主播后,她从妈妈的4张银行卡中,刷出去很多钱用于打赏。 直到其中一张额度50万的信用卡被刷爆,银行打来电话,全家人才发现洋洋打赏主播的事情。而这时,洋洋打赏过的总金额已经接近了200万元。 洋洋的家人发现,这个直播平台对于用户注册和消费并没有任何审核机制,可以通过很多方式随意注册消费。目前,他们准备对直播平台提起诉讼,希望能要回这些打赏的钱。 据悉,在洋洋的口中,这些主播有的是哥哥,有的是姐姐,她甚至还认了一个“女儿”。 而主播们和洋洋的聊天内容,很多时候都围绕着“打赏”的话题。 洋洋认的“哥哥”表示,主播们相互认识,他们之间有个群,商量好如何骗洋洋。 想赚钱可以理解,怎么可以这样欺骗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吃相有点不好看咯! 不过换个角度想,如果洋洋的妈妈没有随意把银行卡和手机拿给孩子玩,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损失了。 2 直播平台从业者说: “我也曾有过一丝不安” 26岁的阿然(化名),在得知打赏自己的粉丝只有13岁时,她心中闪过了一丝不安,但随即恢复平静,“如果家长来找,那就等找来再说,还有平台担着呢。”阿然是某视频直播平台的主播,从业2年以来,她还是第一次明确发现“娃娃粉丝”打赏的情况。 阿然说,在直播间里,粉丝互动都是文字和动画形式呈现,很难辨别对方的年龄。因此,对方到底是不是未成年人,她也不清楚。不过,阿然为了吸引人气,建立自己的粉丝圈,推出了刷跑车(名贵礼物)可加私人微信的策略。这次,加了微信后,她才发现,刚才为自己刷了几百元的粉丝,居然是个孩子。 阿然做直播,每月收入不固定,少时几千元,多时数万元。准备买车、买房的她,梦想着能每年到国外旅游两次的她,顾不得那么多了。“我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欲望,让她的心发硬,麻木了。 利益驱动社会责任搁置一边 在视频直播平台,“娃娃粉丝”能直接接触的只能是主播。然而,主播入行几乎是零门槛,这就势必造成了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现状。一位从业人士告诉记者,有的主播为吸引粉丝刷礼物,不惜进行奇葩、低俗甚至是色情表演。一切的核心,都是为了刷礼物赚钱。“一个连尊严都不要的人,能指望着他能保护孩子么?” 这位人士称,以自己所管理的视频直播平台为例,对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是严格管理的,一旦发现有未成年人刷礼物,将予以退还。但是,在利益驱动下,一些直播平台却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抱着默许甚至是纵容的心态。 “例如,视频直播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来严格甄别是否未成年人接入平台,可一来没有立法规范,二来会导致成本激增还流失用户。”这位人士表示,因而企业把社会责任搁置在一边,导致乱象重生。 证据缺失成拒绝退款挡箭牌 去年6月,大连一12岁小学生打赏美拍平台3名主播8500元。经家长刘先生交涉,最后仅有一位大连籍的主播返还了1600元。对于其他款项,平台客服表示,想退款得出示证据。 “家长不能拿出有效证据证明打赏实际操作者是未成年人,此种情况已经成为各类视频直播平台拒绝返还费用的挡箭牌。”对此,辽宁宏展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刘万昕表示,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十周岁以上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如果超出行为能力,除非父母进行追认,否则民事行为无效。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家长往往拿不出相应证据,这就导致部分从业者有恃无恐,不去理会家长一方的正当诉求。”刘万昕说,“谁能证明是孩子在操作账号”一句话堵住了很多家长的嘴,维权路上坎坷不平。刘万昕认为,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中,家长固然有责任,平台管理方也是难辞其咎,不应只求利益一味推诿,还要尽到自己的社会义务。 3 如何管控 央视财经频道、少儿频道特约心理专家赵小明 短期整治效果欠佳,多维度管控形成组合拳 赵小明认为,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直播,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仅靠短期的集中整治,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多维度管控形成组合拳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赵小明说,当务之急应形成家长、学校、政府部门的合力。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陪伴与关爱,从源头上避免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直播。同时,引导孩子在现实世界中寻求快乐,给予他们丰富的课外生活。要让孩子理性、有节制地使用直播平台,鼓励孩子分享有意义、正能量的直播内容。在互联网时代,作为学校,要开设针对性的课程,培养学生在巨量信息中分辨是非的能力。政府监管部门应从全局角度统筹视频直播行业发展,建立健全法规并规范行业秩序。赵小明认为,关键在于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家长和学校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管控体系。 辽宁宏展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刘万昕 尽快推动专项立法 刘万昕表示,针对未成年人参与视频直播的现象,目前尚未有法规明文禁止或作出限制性规定,仅有一些部门规章作出通用规定,但缺乏针对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明确禁止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利用互联网直播服务从事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传播淫秽色情等活动,但这也仅仅从直播平台的角度作出规定,如传播淫秽色情内容平台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未成年人直播平台的注册和准入,该规定未有相关明确的约束。 刘万昕认为,国家应尽快推动专项立法,整治乱象才能有法可依、形成长效。要把目前行业公约中的主播黑名单制度应用到行业监管中,情节恶劣的终身禁入相关行业,提高直播平台企业试错成本,倒逼平台加强主播准入门槛和日常监管。同时,国家也要加快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未成年人参与直播互动、打赏、担任主播等情况予以约束,对失责的监护人要进行批评教育乃至处罚。 某直播平台运营负责人 推动防沉迷、人脸甄别与内容分级管理 这位人士表示,通过升级技术手段加强管控,短期来看会提升企业成本,但从长期来看,于国家和民族有益。他建议,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推出防沉迷系统,防止未成年人长时间观看直播。其次,平台在注册、打赏等环节,要及时进行人脸甄别。如此一来,即便是未成年人冒用家长手机登录平台,也可及时堵住。然后,要对视频直播的内容进行分级管理,哪些内容只能由成年人观看、哪些内容适合未成年人观看,要予以分级。 今年4月,针对未成年人用户保护问题,快手已经推出“家长控制模式”。在该模式下,有“只呈现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无法进行打赏、充值、提现等行为”、“无法进行直播”等功能。 4 孩子们正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同时又没有足够的警觉性的时候,很容易被外界尤其是网络中一些所谓的“哥哥姐姐”“好朋友”蒙骗诱惑。损失财物是一方面,万一孩子遇到一些内心比较黑暗的人,受到人身伤害就更让人心痛了! 近些年,未成年人打赏网络主播巨额财物的新闻屡见不鲜,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觉了! 一方面要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引导孩子理性、正确地看待网络中的各种新鲜事物,教育其勿乱花钱。同时,看管好自己的手机支付软件和银行卡。 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正是因为很多家长们没时间陪孩子,孩子才会在网络中寻找存在感。孩子停留在现实世界中的时间多了,对网络的痴迷也就渐渐淡了。 同时,家长们还需做到这些: - END - ▍标签:家庭教育 学科辅导 免费资料/书籍/课程 ▍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家长伴读宝典 您身边有孩子沉迷网络的话,您会怎么教育? 欢迎在留言区和老师分享你的育儿观~ 【 点 击 关 键 词 获 取 资 料 】 小学 初中 高中
微信已经悄悄改版了
很多家长在后台都和小助手说
找不到家长伴读推文了
置顶 只需要5秒钟
快来置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