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又炸裂?播了五期依然93分,这神级国综到底什么怪物
有一部神级国综,一万多人评价,播了五期至今稳稳的9.3分。
最近,又炸裂了一回。
朋友圈刷爆,后台把Sir催爆。
好,今天满足你们。
《戏剧新生活之巴西》
过年之前,Sir就大力安利过这部神仙国综。
它在做艺术这件事上的真实和真诚,在如今乌烟瘴气又哗众取宠的娱乐节目中简直是独树一帜。
但说实话。
Sir觉得热度过去,它又会像许多高品质国综一样凉掉。
幸好,《巴西》出现。
有多火吗?
其实也不,热搜都没上。
它强就强在——每个看过的人,都在疯狂安利。
Sir也是被安利后去看,结果直接吓到。
都知道,这是一个集结中国最有才华的戏剧人的节目。
可没想到。
不到一个月时间,这节目逼出了一帮“怪物”。
表演的“怪物”,写剧本的“怪物”。
甚至,表达的“怪物”。
和其他剧目类似,《巴西》时长仅30分钟左右,故事也很简单。
近未来,科幻风。
一个卧床八年的植物人,与他机器人管家之间的日常。
舞台戏剧,现场布景相当简陋。
窗户、病床、茶几与电视。
演员三位:
主角、机器人、与代表主人公OS(内心独白 overlapping sound)的小木偶。
就这样一个舞台。
准备好,它将上演我们当下能看到,最震撼的原创戏剧之一。
开场,机器人管家(吴彼 饰)和往常一样,坐在板凳上给男主人公K(刘添祺 饰)念故事。
注意这个故事内容,有点奇怪。
“如果你想继续吃的话,显示器就会一直形成跑马灯状态,这个小红灯就会转呀转,转呀转……”
怎么对着病人讲跑马灯,不吉利呀。
接着,时间到了。
广播体操音乐响,机器人开始粗暴地给K做起可笑的复健操。
场面滑稽。
好笑,但你马上就笑不出来。
做完复健,机器人想起今天是春节,开始装饰屋子,挂彩旗,播音乐。
什么音乐?
圣诞节经典曲目,《铃儿响叮当》。
是不是哪搞错了?
别急,看下去。
做完这一切,机器人打开电视,看着荧幕上出现的海浪,自顾自地感叹起来。
冷色调的打光,画面静谧安宁。
这,就是K生活的每一天,全程一动不动。
诡异,又无趣。
这时候,第三个演员出场,小木偶(刘晓邑 饰)代表着K的内心独白:
这是K变成植物人的第八年。
他意识一直清醒,却被困在这具无法动弹的身体里。
母亲没有钱,只能给K租来最便宜的机器人看护。
K每天的生活:
念书,做操,看海滩。
念书,做操,看海滩……
为啥?
不是他想,而是不得不。
八年下来,这个廉价机器人出现各种故障。
比如念书。
TA能念,但无法分辨书籍种类,开场给K读的“书”,其实是一份产品说明,一读就是几年。
比如做操。
机械出现偏差,总是用力过猛,动作粗暴,把K的手腕抓得紫青,换个尿不湿,把K扔来扔去……
看电视简单了吧。
呵呵。
由于缺钱,K连电视节目都没法收看,那个让机器人心情平静的大海,不过是屏保画面。
甚至,机器人的时间出现混乱,春节/圣诞节傻傻分不清。
现在看,一点不好笑吧——所谓“看护”,对于K就像是一场永远无法结束的折磨,一场违反人道的无期徒刑。
没完。
身体困境还是其次。
更难过的,孤独。
看着被粗暴对待,躺在床上的K,那个代表内心的小木偶唱起《摇篮曲》。
歌词扎心动人。
“睡吧 睡吧
我亲爱的宝贝”
这还算温柔的。
K真实的OS,暴躁多了:
“如果我的手还能动
想把这个机器人拆到一个零件都不剩!”
更扎心的还在后头。
突然一天,K的身体开始恢复,恢复了眨眼的能力。
机器人管家欣喜若狂,它日复一日地给K教学摩斯密码,相伴八年的双方,终于能够正常交流了。
然而。
K说出的第一句话,只有俩字:
“sha,wo”。
啥?
机器人听到:“沙窝萝卜”……
K差点崩溃。
吃力地重复一遍,并贴心地换成英文:
kill me(杀了我)!
机器人还是不信,认为他是拼错了……milk(牛奶)。
直到第三遍,才意识到严重性。
K真的想死。
故事由此急转直下。
“一个少年决定去死”。
作为人类,我们多少能理解孤独带来的绝望。
机器人不能啊,TA开始推导:
能够交流,代表以后就不会再受到粗暴对待;
慢慢复健,还能有新生的希望。
为什么?
你都已经开始恢复了,为什么还要死呢?
反转来了。
前面剧情早有暗示:
K恢复眨眼后,机器人给K的母亲打电话没人接,再打就关机。
小木偶也补充了K过去的经历。
因病卧床后,母亲不仅离开了他,还组建了新的家庭。
更重要是,始终意识清醒的K,还亲耳听到母亲的真实想法。
“有一天晚上
我妈坐在床头
对我说
你为什么还不死呢”
孤独,缺爱,被当做负担,被家人抛弃的灰暗。
能想象。
但又一个问题来了——只能眨眼睛的病人,要如何自杀?
机器人早就被设定为,无法伤害人类。
如果伤害人类,自动报警关闭程序。
如果断电断网,会立刻有公司派人来更换。
这便引出了这个剧标题的含义——巴西(Brazil)。
这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
而是一道“密令”。
K的母亲在租机器人时,花钱获得的,破解密码。
通过它,K可以完全控制机器人,让其杀掉自己。
故事最后就将结束在“一个孤独的人决定去死”?
显然,Sir和大家一样,还是想浅了。
留意一个细节。
机器人尝试用断电的方式,呼唤公司来更换自己时。
时间过了很久。
以至于机器人自我苏醒,吐槽了一句:
咋还没人来呢?
结合机器人“便宜”,“坏的”,总出“故障”等问题……
还有什么可能?
只有一种——机器人和K一样,都是被抛弃的“废品”。
此时,故事才真正露出它漆黑的底色。
这不是一个不幸少年的抱怨,也不是一次孤独绝望的内心独白。
它比这些都要残忍——两个孤独个体之间的,报团取暖与自我戕害。
人,成为了悲剧最后的加害方。
也因此,Sir才会在结尾机器人的回应中感受到如山一般的力量:
“就截止在刚刚那一秒
我脑子里计算了
15亿个解决方案
终于找到了一个
可以绕过你命令的办法了”
以及在这一句话之后,有点泪崩:
“阳光,真好啊”
机器人想到什么办法?
Sir不剧透,请毒饭们亲自去感受。
只知道,在《送别》的音乐里,机器人为K结束了生命。
K八年来缺失的爱,在机器人管家这里得到了。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剧目结束的方式。
开放性结局。
灯光暗下,舞台出现一道手电筒的光。
来自门外。
暗示什么?
Sir的理解,两个可能:
一个,机器人公司终于收到信号赶来,救起了K和机器人;
另一个。
很久很久之后,终于有人上门,发现一具尸体,和一堆锈铁。
你愿相信哪个?
这是《巴西》留给每个人类的叩问。
——你是否敢面对自己身上的脆弱、无奈,以及自私。
当然。
文字不足以百分百重现这场戏的力量。
Sir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原片,感受一下舞台和表演的魅力。
尤其,《巴西》还是几位主创在《戏剧新生活》这档节目中即时创作的原创作品。
除了剧情的精妙,主创们甚至还在里面加入了不少精致的“彩蛋”。
Sir只说两个。
首先,第一段BGM,表达小木偶(K)内心的渴望。
歌曲是《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出自好莱坞1939年的经典电影《绿野仙踪》。
电影传达的故事内核也和这一幕有些相似,主角在糟糕的环境(大萧条)中对家庭的渴望。
另一个,关于很多人都疑惑的剧名,《巴西》。
为什么要用巴西(Brazil),作为破解机器人权限的钥匙?
这个梗藏得更深了。
出自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小说《巴西:未来之国》。
经历过一战的茨威格见证了老欧洲的衰落。
在生命最后阶段,他把情感投注到他移居的巴西,并把它作为战火世界里的世外桃源。
茨威格眼中,“巴西”不是地名。
而是一个形容词,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看法。
但在当时的欧洲,法西斯的猖獗使他对“精神故土”的未来感到渺茫、破灭。
于是1942年2月,完成《昨日的世界》后,与夫人一起在巴西服毒自杀。
希望破灭,寻求自杀。
对,和K一模一样。
这再次证明——好的作品,往往都是创作者在各种文化母题中不断打磨、锤炼、再注入时代力量创造出来的。
《戏剧新生活》这档综艺里,你经常能看到主创们的疲惫。
熬夜、抽烟、皱眉……
抽烟有害健康,节目也各种打码。
但,在排练间隙,主创们都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去舒缓压力。
没办法。
真正的“作品”,都带着汗,带着泪,甚至带血。
作品每一次的分娩,都是对创作者某段生命与血肉的剥离。
而正是这些血淋淋的新生儿,渐渐组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文化甚至文明的一部分。
于当下的娱乐业。
Sir庆幸有一部如此独特又深刻的《巴西》能够被做出来,被看到,并收获掌声与爱戴。
Sir更期待,有更多的“巴西”。
大放异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