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阿凡达的一场视觉骗局:成为里程碑的《奇幻森林》特效
《奇幻森林》上映已经快10天了,如果你去看过,应该也会为那些CG做出来的动物献出膝盖。说《奇幻森林》是生物特效领域,甚至整个电影制作领域的新里程碑,似乎也毫不为过。
该片结合了《阿凡达》、《猩球崛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大片所采用的技术,并按照制作动画片的方式来制作。本文将揭开《奇幻森林》的神秘面纱,带你探秘其幕后制作,并对照生物特效技术的发展历程,看看《奇幻森林》的动物制作是如何达到行业新高度的。
1、有限预算“逼出“无限创意
导演乔恩·费儒参与过多部视效大片,如《钢铁侠》系列、《复仇者联盟》系列等,可以说在特效方面他早已是轻车熟路,但在面对《奇幻森林》这种题材的影片时,他最初还是打算去森林里实拍。
但很快他发现,要做到“奇幻”又要保留喜剧桥段,实拍显然是HOLD不住。而且《奇幻森林》的制作经费并不高,传统实拍加特效的制作流程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
通常对于预算不高的影片,制片方并不愿意冒这种风险,好在迪士尼财大气粗,又有很多成功改编动画经典的经验。最终迪士尼主管阿兰·霍恩提议借鉴《阿凡达》&《地心引力》等片的技术,放弃外景拍摄,改用虚拟手段完成影片制作。
《奇幻森林》全片棚内拍摄,森林&动物全靠CG
费儒在开拍前将影片的故事板、剪辑表和每个镜头的细节完全确定下来,拍摄和后期只需替换版本就好了,这样就避免了拍好的素材没有剪进成片里的浪费,场景开发、镜头设计、实拍和特效制作是并行的。
2、我们的目标是:CG=实拍
导演表示,他想让观众觉得这部影片就是拿着摄影机在森林里拍的。
“黑科技”虚拟摄影,可以让导演像拍摄真人影片那样处理CG动画
为此他请来了《阿凡达》虚拟摄影技术的主要发明人——罗伯特·莱加托担任视效总监,而特效制作选定了国际顶尖视效团队——英国特效公司MPC。
3、场景设计用上高科技
为了让场景更逼真,MPC印度分部的员工前往原始森林拍摄了大量照片,发回伦敦总部,让艺术家们根据图片制作了海量模型。粗略版本的模型用来制作预演动画,精细版本才能参与最终的特效制作。
那些粗略的模型也很关键,可以用来搭建系统,实时显示预览效果,这种高科技真的太赞,导演和艺术部门可以像制作游戏一样,在其中设计修改每个场景。
导演想要呈现一种小孩子身处密林的渺小感,因此会对动物角色&场景的尺寸进行调整,使它们看上去比真实尺寸更大。
动物与毛克利的身高尺寸对比,和“动物城”的1:1还原现实世界是不一样的套路
4、神助攻:动作捕捉
可视化预演(Previsualization)简单来说就是一版粗糙的动画片,但却能大致表达影片的剧情、节奏、气氛,以及每个镜头的内容和调度。
当场景确定下来后,制作组便开始动作捕捉。不过这里的动作捕捉并不需要很精确,也不会用于最终的成片(心酸……)。导演会在动作捕捉棚内指导小正太尼尔·塞西和其他替身演员,而且可以实时看到虚拟角色的动画效果。
尼尔·塞西:一个泥里打滚的boy
这一阶段,摄影指导也会设计镜头角度&光照效果,特效团队会对动作捕捉数据和镜头运动进行优化,使其更加平滑、更符合物理规律。导演确认通过的镜头最终会被剪辑成预演动画版本。
预演动画确定好之后,摄制组会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对每个镜头进行分解,计算出画面内的场景尺寸、拍摄时需要的设备和道具、灯光的参数、摇臂的角度和速度等等。艺术部门会根据这些数据来搭建摄影棚布景,准备所需的道具。预演动画和实拍往往是交叉进行的,并且经常会对其做出调整。
5、3D实拍,原汁原味的立体感
真正涉及到毛克利的戏份一共28场,需要在专门的摄影棚里用电影摄影机拍下来。为了便于抠像,拍摄现场被蓝幕包围。
由于小演员是头一回演这种“独角戏”,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替身演员穿上蓝色服装,甚至是举着动物木偶模型,来跟塞西搭戏,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视线和表情反应。
片场有时也会搭建小型场景,例如毛克利发现蟒蛇皮的片段,整个地面就是现场铺设好的,使用了可编程的灯光设备和投影机,模拟动物走过时产生的光影。
毛克利是真的看到了地上的蟒蛇皮道具
莱加托开发的协同摄影(SimulCam)技术,可以实时捕捉实拍摄影机的位置,并与三维场景中的摄影机同步。只要对实拍影像进行实时抠像再合成,导演当场就能看到狼孩身处森林的效果,而且无论镜头怎么运动,实拍元素和虚拟元素都是同步的。
给穿着蓝色紧身衣,拿着黑豹脑袋的替身演员鼓掌
举例来说,毛克利乘树桩漂流的镜头,实拍时塞西和树桩其实是靠一辆轨道车移动,而导演从监视器里看到的却是塞西在河面上漂流。↓↓↓
《奇幻森林》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实拍就是原生3D格式,此外还用到《阿凡达》那套Cameron-Pace 3D摄影系统。导演表示,3D应该是叙事手段,而不只是技术手段。莱加托也认为,转制3D只是个技术活,转制人员一般没拍过电影,对电影手法不熟悉,他们不一定知道怎样利用好3D这种叙事手段。(主页君不禁担心起某部转制3D的……额……)
费儒从一开始就决定,让特效团队按手工方式制作所有的CG动物。他认为《奇幻森林》虽是童话题材,但不应该拍成卡通片,影片中所有的动物必须看上去真实可信,如果观众能察觉到哪只动物是CG制作的,那么就说明CG失败了。而为了实现这种“匠人精神”,特效制作人员必须面对几个大难题:
制作人员必须遵守物理真实感法则,动物们能够跑多快、跳多高、做出什么动作都是按照真实研究数据来设计的,甚至细致到眨眼、动耳朵之类的细微动作。
尼尔的数字替身当然也只能做出小孩子所能做的动作。莱加托认为,有些影片里观众一眼就能察觉到数字替身,就是因为它们做的动作太超常了。
导演要求每只动物的每个镜头,都必须有真实参考素材。莱加托甚至还请到了一群跑酷爱好者,记录他们在森林环境中穿梭的过程,用于设计影片的开场和结尾段落。
《奇幻森林》要求做到:当动物出现的时候,观众第一反应会觉得它们是真的。制作人员研究后发现,狗和狼在表达情绪时动眉毛不动嘴,猫科动物动嘴不动眉毛,而熊嘴眉毛一起动。为了尽可能精确,《奇幻森林》中所有的生物动画都是由动画师们手工完成的,MPC为此开发了全新的软件来实现更细致的肌肉模拟。
除了肌肉运动之外,动物毛发的效果也极大影响真实感。每一根毛发都必须对光线做出正确反射,并且需要按照各种动物的毛发生长规律制作。黑豹毛很短,细腻光亮;棕熊毛厚实粗糙,也比较蓬松;猩猩的毛是一缕一缕的,貌似没怎么打理过……
在不同的天气环境下,动物毛发的干湿疏密效果也不一样,毛克利和狼群雨中告别的场景,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母狼拉克莎毛发上挂着的小水珠。MPC使用的算法的运算量非常大,但能得到尽可能逼真的效果。
整部影片中制作难度最大的场景恐怕就是毛克利坐在巴鲁肚子上嬉戏,众所周知,毛发和水的模拟难度都非常高。相比67年动画版,制作人员根据棕熊的实际浮力调整了其肚皮露出水面的高度,并且水中的毛发是像水藻一样散开,而水面以上的毛发则会成片地紧贴在身上。
让动物们说英语是这之后的最大挑战,同时也是影片成败的关键。如果按照人类或者卡通片的动物说话方式来设计,观众一看就知道这是假的。
说人话的母狼怎样才能骗过观众?
为此,导演让制作人员观看了大量跟动物说话有关的影片,研究哪种做法是对的,哪种做法是错的。其中《比佛利拜金狗》和《猪宝贝》被打成两大反例,因为在这两部影片中,动物说话时的口型都是按照人类说话方式来制作的,显得非常的违和。
导演希望《奇幻森林》达到的效果,是让观众们真的觉得他们听到的台词是由那些动物嘴里发出来的,而不是配音。最终他们研究出三条法则:
1、嘴部动作尽可能小,而且要按照动物嘴部原本的运动特征来制作;
2、有意地让正在说话的角色处在画面外,减少出错率;
3、寻找合适的角度和光照,让画面看上去更自然。
不同的动物发声方式不一样,说话时的表现也就不一样。
棕熊巴鲁的嘴部动作就十分丰富,使其明显比其他动物要更加卡通化(另外也是因为巴鲁的性格太友善了,不像真的棕熊那么凶猛),而巨蟒卡奥说话时嘴就基本不动。
影片中唯独猩猩路易王的片段由维塔数码(Weta Digital)完成,这是因为他们在《猩球崛起》系列中已经积累了充足的猿类动物制作经验,并且这段戏动物数量实在太多了,其渲染难度也只有维塔这样的公司能够胜任。因此这就成为了维塔为本片奉献的一段小插曲。
莱加托自己也承认,MPC公司此前在生物特效领域并没有太多建树,但正是因为《奇幻森林》采用了先进的制作流程和严格的制作标准,才充分挖掘出了MPC的潜力,使其一跃成为生物特效领域的顶尖团队。
MPC公司差不多有800人参与了《奇幻森林》的制作,前后花费2年时间,制作了超过70个逼真的生物角色和1300多个特效镜头,在制作高峰期,公司每天生成的镜头版本超过3000个。
这一系列数据是难以想象的,更为难得的是,技术在《奇幻森林》中并没有喧宾夺主,自始至终摄制组秉承的理念都是达到传统实拍电影的效果,这才使得技术能够隐于画面中。
我们无法说《奇幻森林》领先中国多少年,但是这部影片实实在在地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它的团队专业程度、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还是敢于研发新技术新流程、敢于挑战极限的勇气,亦或是制作团队之间的协作配合,这些都是中国特效追赶世界的必经之路!
最后奉上生物特效史上的八大里程碑,正是有这些经典前作,才让《奇幻森林》达到了生物特效行业的新高度,《奇幻森林》可谓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并将激励后来者努力赶超。
作者:田浩
时光网出品
↑↑↑长按二维码,或扫描指纹即可关注时光网
求评论!求吐槽!求嘚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推荐文章
《魔兽》《X战警》发新物料
德卡拉现身海报 导演布莱恩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