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封”“小清”们日益火爆,来看各家的虚拟主播怎么“玩”

Xsens动作捕捉 2022-10-11 1536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新华社数字记者“小诤”带来众多新鲜太空资讯和沉浸式报道,人民网虚拟主播“小晴”呈上两会快讯,湖南卫视数字主持人“小漾”在综艺节目《你好星期六》中常驻主持……近年来,在全国两会、地方两会以及多个领域的新闻报道中,虚拟主播的广泛参与吸引着众多目光,《AI主播说两会》《小封写诗》《AI报两会》等一批以虚拟主播为“主角”的新闻报道,实现了虚拟主播的常驻。那么,除了两会报道外,媒体布局虚拟主播还有哪些新探索、新应用、新打算呢?《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几家媒体相关人员,他们分享了使用虚拟主播的经验,并针对不足提出了解决方案。

常态化播报栏目成主要应用领域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推出的虚拟主播“夏静”首次正式上岗。“夏静”是通过采集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旗下中国法院网视频部副主任、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主持人裴夏静的形象和声音,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制作。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夏静”重点进行了《对话代表委员》《与大法官“云连线”》《庆祝“女法官国际日”》等报道,节目通过形式创新,有效实现了观感的升级,赋予节目更强的可看性。

目前,“夏静”主要活跃在系列新闻报道中。据裴夏静介绍,《全国法院新闻联播》是中国法院网的常设栏目,当前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自己无法在演播室进行现场录制,“夏静”便通过远程协作,组合起了节目的声音、画面、形象,对重大时政和各地法院新闻进行播报,确保了节目的连续性。

“小封”“小清”们日益火爆,来看各家的虚拟主播怎么“玩”  第1张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推出的虚拟主播“夏静”

封面新闻致力于前沿融媒技术打造,依托于智媒云技术,是国内最早探索推出人工智能写作和虚拟主播的主流媒体之一。

其中,“小封”是专属于封面新闻编号240的正式员工。智能技术辅助内容生产、社交互动形式创新、活动营销场景应用等方面是“小封”探索的主要方向。机器写作、辅助编辑、智能聊天、人脸识别等已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封面新闻副总编辑余行透露,“小封”在诗歌写作上别具一格,其诗歌专栏《小封写诗》自2019年3月上线至今,已集纳不同风格的诗歌达600余首。

“小清”则是由封面新闻联合四川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自主研发,负责《小清话辟谣》视频栏目,“小清”能够根据提供的文字内容快速合成视频,从而加快了四川的“辟谣速度”。

“小封”“小清”们日益火爆,来看各家的虚拟主播怎么“玩”  第2张

封面新闻推出的虚拟主播“小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虚拟主播经历了两个阶段。齐鲁晚报社编委、齐鲁壹点副总编辑陈朋介绍,第一阶段的“小壹”是一个虚拟动画效果的小人,可以生成语音、回答用户提问。第二阶段则是基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主播于芊文的形象和声音推出的虚拟主播。

目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虚拟主播广泛应用于时政新闻、行业每日热点新闻播报等场景,虚拟主播应用已经实现常态化。齐鲁壹点产品经理周奇翰介绍,在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小壹”开通的《AI报两会》专栏,可以将每日最新的两会动态、最有价值的两会声音带给用户。

广州日报社于2021年12月正式推出一名女性虚拟主播,其拥有固定的《广州早参》新闻栏目,这是一档每天早晨播出的新闻栏目,汇总播报前一天发生的重大新闻、本地新闻等。广州日报社数字编辑部主任邱敏说,虚拟主播的应用让晨间新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

2021年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两会期间,一款虚拟主播亮相香河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平台。在《AI主播说两会》系列报道中,虚拟主播“小旭”解读两会热点核心词,第一时间呈现两会热点资讯,让时政新闻更接地气、更生动、更亲民,为香河人民带来了精彩的“融媒大餐”。此外,2021年廊坊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香河县正式开幕时,大会上的大型全媒体直播活动便引入了虚拟主播,采用“虚拟主播+真人主播”互动的模式介绍香河的文旅资源。虚拟主播带来的科技感,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感体验。

高效率与灵活度不足并存

虚拟主播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真人,众多优势让媒体感受到先进科技为媒体融合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受众深刻感受到新鲜的新闻形式。

新闻生产效率高是大家对于虚拟主播的最多评价,这体现在具体的工作流程当中。

虚拟主播只要触发了人工设置的关键信息,就会开始写稿。余行介绍,“小封”的后台日产稿件超过3000条,远超人类记者主播的极限。虚拟主播的及时性可以摆脱真人的生理极限,瞬时响应、及时播报。比如,地震发生后的任何时段,“小封”都可以在8秒内生成“小封地震速报”,包含地震内容、震中天气、震中简介、地理图片、视频等内容,而普通记者即便震时处于在线状态,从响应到成稿也至少需要15分钟时间。

陈朋表示,虚拟主播极大地提高了新闻播报效率。“虚拟主播只需要输入文本就能生成视频,不需要传统视频生产中的主播、摄影等工种,大大降低了后期剪辑门槛,对推动内容视频化转型效果明显。”

裴夏静也说,虚拟主播不需要使用真实场景演播室、主持人出镜拍摄,也不需要拍摄时间,仅需输入文字版新闻,就可以自动生成语音和配套表情,合成新闻播报视频,提高了制作效率,降低了场地和时间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邱敏表示,虚拟主播节目的整个制作过程省去了演播厅、主持人等前期准备过程,节省了整体的制作时间,制作流程也更加规范,记者和编辑的操作难度都比较低。如若在制作过程中或制作完成后需要修改,可以直接由编辑重新导入文字并导出视频文件,相对来说可调整度较高。

在优势之外,智能化不够是大家感受到的虚拟主播的最明显劣势。各家媒体的虚拟主播普遍存在灵活度、拟人化不足等问题。

余行坦言,虚拟主持人的动态捕捉和语音合成,与真人相比还有较大差别,特别是拟人化主播,普遍不真实,会让受众感到不适和排斥。

河北省香河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负责人张文静告诉记者,作为虚拟人,其说话方式、动作等方面缺少自然性和灵活性。张文静坦言,“小旭”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漏洞。比如,“小旭”不太会念多音字和数字,需要人工将阿拉伯数字转换成汉字才能准确读出,包括多音字也需要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人工的适当干预,其实也增加了我们的时间成本,我们需要校对、改正。”张文静说。

另外一个劣势则是内容单一。余行表示,在智能写作方面,当前虚拟主播还是限于简单的信息类合成写作,那些需要由专业记者进行的深度调查报道,是虚拟主播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的。裴夏静以情感类节目为例谈道,在这类节目中,虚拟主播的表现力明显不足。陈朋也坦言,在此种情况下,虚拟主播很难实现与用户的实时交流互动,也达不到真人在肢体动作和情感表达上的自然度。

维护升级需有专业团队加持

虚拟主播如何进行日常维护?不同的媒体各不相同,有的利用自身科技部门进行前期研发和日常维护,有的与其他技术公司保持紧密合作。

封面传媒的虚拟主播属于自主研发。“依托自身封面科技的研发实力,我们的数字研究部等部门不断根据内容团队的使用反馈,对算法和技术进行升级。”余行表示,在协助技术团队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内容团队还对所有机器生产内容进行审核和纠偏,保障正能量主流算法在虚拟主播中得到贯彻和应用。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和广州日报社的虚拟主播日常维护,基本是依靠制作公司。裴夏静表示,今后对于虚拟主播的升级,传媒总社还将与制作公司沟通,努力实现虚拟主播服装多样变化、语气更柔和、站姿变坐姿等多样化状态。

余行还提到了技术门槛高的问题。虚拟主播和记者对技术研发有非常高的要求,很多媒体都不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转而通过采购、合作等形式实现。“这既有费用支出,也会出现合作公司不了解媒体需求等障碍。”余行表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会每周进行一次技术维护,根据技术发展进行优化升级,力求让虚拟主播更自然、更真实,场景应用更丰富。周奇翰告诉记者,与前几年相比,基于真人的虚拟主播研发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但对于普通媒体来讲还是较高,日常也需要专业技术团队维护,花费的精力较多。

张文静回忆,她也曾参观过其他媒体的虚拟主播,确实在形象、动作、语气等各方面表现都更加成熟优秀。“一些访谈节目,虚拟主播灵活变通的能力就稍差,当然这与虚拟机器人的自身配置相关。”但她认为,作为县级融媒体,勇于尝试虚拟主播、将其运用在多种大型报道活动中,和过去的自身相比,已经是一种不小的进步了。

在采访中,几家媒体普遍表示,将把虚拟主播和先进技术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探索更多更好的表现形式。

虚拟主播为报道注入科技创新力,充分彰显了前沿科技服务于主流价值传播的使命与担当。裴夏静告诉记者,“夏静”将进一步提升资讯信息的可视化服务能力,让最新动态消息更加及时、准确、通俗易懂地呈现给用户,同时也将为重塑生产流程、促进内容生产提质增效创造更多可能。

陈朋表示,随着先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站在时代浪尖上的新媒体必然会更加主动地探讨VR、AI等虚拟技术的应用。而虚拟主播在各种虚拟技术加持下,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更加灵活的应用形式、更加生动的应用展现和更加交互的应用效果。陈朋相信,在技术的加持下,虚拟主播将越来越融于真实主播场景,进而改变目前相对传统的主播报道形式,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