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所谓的刷脸解锁 原来就是某游戏机的体感设备

Xsens动作捕捉 2023-04-04 6792

iPhone X那道刘海里藏着的,正是一个高级版的Kinect。将宝压在微软一项并不算成功的技术里,你觉得苹果能成吗?

爱玩网百万稿费 活动投稿,编译 SHIKINAMI-ASUKA,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苹果所谓的刷脸解锁 原来就是某游戏机的体感设备  第1张

译者注:如果你的家里恰好有一台强制捆绑Kinect买回来的Xbox One,那么当你在9月13日的苹果发布会上看到iPhone X的Face ID系统时,也许对这项技术并不会太惊讶,或许还会有些许反感:苹果怎会将具有纪念意义的十周年产品压在微软曾经玩砸的体感设备上?要知道反应迟钝、经常出现误判、价格还死贵的Kinect,让不少首发入手的玩家叫苦不迭:虽然开发者开发得很辛苦,但玩家用Kinect玩起游戏来却更辛苦。

然而其实在Kinect公布之初,并未像现在一样被玩家广为唱衰。初代Kinect V1,既纳塔尔计划,正是微软在2010年为了Xbox 360专门推出的。其中于2013年被苹果收购并提供了Face ID中3D人脸识别核心技术的PrimeSence,也正是纳塔尔计划中Kinect V1的3D人脸识别技术的提供商。从这个角度来说,Face ID与Kinect在技术DNA上正是一脉相承。

苹果所谓的刷脸解锁 原来就是某游戏机的体感设备  第2张

合家欢?不存在的

但是与Kinect V1发布时在众多科技爱好者中收到的追捧(直到今天Kinect也是同成本中动捕效果最好的设备)相比,游戏评论媒体与玩家们从一开始似乎就对这个新玩具并不是很感冒。在Kinect发售之初,著名游戏媒体KOTAKU评论道:Kinect是操控设备的一次革命性进步,但是手势识别错误率较高并且反应缓慢。Kinect并不是现有控制器的替代品,而更像是控制器的终极。

那么Face ID又会如何呢?

苹果所谓的刷脸解锁 原来就是某游戏机的体感设备  第3张

Face ID,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Face ID与Xbox上那个没人爱的摄像头分享着同样的DNA,同时他们还面对着相似的问题。

正如我们所预想的那样,智能手机在三星与苹果的高科技/价格大战中,苹果率先跨过了1000美金定价的奇点,而iPhone X也实装一系列高技术产品来相称其价位。新款的iPhone X带来了最先进的HDR-OLED显示屏,并且具备AR游戏功能,但是最为亮眼的还是其搭载的前置Face ID组件。没错,Face ID与Kinect拥有着同样的技术DNA,它正是基于Kinect的技术原理并将其小型化的成果。

iPhone X独特的“刘海”上集成了大量元器件,除了实现异形全面屏的边缘显示以外,容纳Face ID组件则是其最主要的用能。Face ID的组件中包括了红外摄像头、泛光灯、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听筒、麦克风、正面摄像头和红外点投射器,其运作的基本原理与Kinect类似:先使用点阵投影器将3W个肉眼不可见的红外线光点投射在用户面部,绘制出三维面谱;在解锁的时候红外镜头读取当前的三维面谱并将其发送到A11芯片中单独的安全隔离区,来确认用户信息是否已经储存过。同时红外线可以让Face ID系统在所有光照条件下均能使用。

苹果所谓的刷脸解锁 原来就是某游戏机的体感设备  第4张

翻译过来就是“我很厉害大家快来买”

而Face ID与Kinect在所实现或者想实现的功能上也有着一定的重叠。微软想要利用Kinect实现纯粹的体感控制;而苹果则是利用这项技术实现了生物面部识别,同时让Face ID替代Touch ID成为iPhone X独特的安全系统。

而苹果和微软利用这项技术实现的不同功能也成为了双方关键性的差异点。使用Kinect所需的空间让人不禁怀疑,这到底是专门为了美国玩家定制的系统,还是微软与全世界房地产开发商的阴谋?没错,为了完整地捕捉到玩家的动作以达到操控游戏的目的,Kinect系统所需要的房间面积将会超过除了美国以外绝大多数国家客厅的平均面积。而iPhone X只需要用户看向手机就能完成Face ID实现的大多数功能:解锁手机、基于动捕的动画emoji等等。然而同我们第一次见到Kinect这个奇迹般的技术产品与其鸡肋的实用性一样,苹果的Face ID在实用范围和可靠性上还有一些关键问题。

苹果所谓的刷脸解锁 原来就是某游戏机的体感设备  第5张

苹果将微软庞大的Kinect缩小到了手机所能够接受的功耗与体积

与Kinect在技术上取得的亮眼光辉不同,其作为控制器的寿命称得上是昙花一现。先不论对房屋面积的要求,在作为控制器使用的时候识别准确率要远低于它想要替代的传统手柄控制器。正因为如此,Kinect被玩家迅速抛弃,并在Xbox One时代因为捆绑销售成为了被唾弃的对象。无独有偶,苹果在发布会上所展示的Animojis让我们也有了类似的担忧。

Animojis是苹果利用Face ID所提供的动捕功能来捕获面部表情,并且通过麦克风来录制用户的声音,然后将其映射到3D表情上。但是“表情”的诞生正是为了一键快速传达用户们的想法,Animojis却完全不一样,它更像是视频消息的变种与加强版的语音消息。而且表情(emoji)符号是一个通用标准,它可以运行在任意一台智能手机上,不管是iOS还是安卓,而我们还不确定Animojis能否运行在搭载两家系统的手机上。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Animojis能否运行在Whatsapp或者Facebook message上?如果不能的话,Animojis的命运很可能会步上Kinect的后尘。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两者遇到的困难何其相似:背后的技术很有趣也很新锐没错,但是它们在用户的日常生活中能实际发挥多少功效?这里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苹果所谓的刷脸解锁 原来就是某游戏机的体感设备  第6张

苹果所谓的刷脸解锁 原来就是某游戏机的体感设备  第7张

对于中国用户来说,Animojis似乎显得有些多余

Face ID还存在另一个问题,既不管苹果所描述的面部识别技术多么强大或者先进,是否能保证最基础的可靠性呢?对于传统搭载指纹识别和密码解锁的手机来说,经过数年发展的指纹识别在今天可靠性已经有了很高的保证,而对于Face ID来说这还是一个尚需时间验证的问题。如果Face ID系统的可靠性要远低于指纹识别的话,那么用户将不得不使用密码解锁,不能同时保证安全性与可靠性对苹果来说无疑是在开倒车。而Face ID诸如只能写入一张面部信息等限制,也将进一步导致用户对于Face ID系统的看法,毕竟谁会喜欢一个限制比原来多、可靠性却没有原来好的系统呢?

而可靠性的问题不只是用户喜欢与否的问题,这是Face ID能否成功的关键。与它共享技术DNA的前辈Kinect,用其短暂的“职业生涯”告诉了这位小妹妹,再好的M16也抵不过坚实可靠的AK-47(此处为译者自我开脑洞)。而Face ID在发布会上的糟糕表现,也不禁让我们替这位继承了Kinect血脉的小妹而担忧。很多从实验室里走出来的技术在大规模量产时,优点总是会在用户长时间使用后因为习惯而缩小,但是缺点却会被无限放大。Kinect正是如此,用户在习惯了Kinect带来的好处后,偶发性的识别错误或者无法识别却会让这一切破裂,玩家们纷纷转头继续用起传统的游戏手柄,毕竟手柄能保证更加可靠的反馈与快速的触发。想要真正取代Touch ID,这个关键问题将是Face ID系统逃不过去的一道坎,苹果能否安稳地度过这道坎以免重蹈Kinect的覆辙,就要等到大规模上市后让用户的反馈来回答了。

苹果所谓的刷脸解锁 原来就是某游戏机的体感设备  第8张

这时只能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当然苹果也并未自大到认为微软的失误并不会出现在自己身上。早在多年前,苹果便已经开始在人脸识别核心技术上布局:2013年,苹果花费3.5亿美金收购了PrimeSense,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后者是微软纳塔尔项目的面部识别技术提供商与合作伙伴。随后苹果又在2015年收购了FaceShift,这是一家提供动作捕捉技术的公司,其独有的捕捉技术可以不采用传统的将光点贴到脸上的模式,而是直接捕捉用户表情的变化并将其映射到Animojis上。而为了将这些元器件放入iPhone X那个独特的刘海里,苹果集结了最优秀的工程师、耗时四年才解决。至于经过这些努力后,苹果会交出怎样的答卷,恐怕只有等iPhone X上市才能知道了。

译者的话:说来说去还是一个问题,那就是Face ID到底有多少可靠性,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能否做到和Touch ID同级别的反应速度。如果做不到,那么很可能这将会是iPhone问世以来最大的笑话。花钱买了一大堆技术,还用苹果中最尖端的工程师们花了四年时间去缩小iPhone X的额头,而且在2017年问世的Face ID并没有2009年Kinect的黑科技光环,如果失败的话不光是在极客中间讨不到好,更会给iPhone核心用户造成会心一击。

苹果所谓的刷脸解锁 原来就是某游戏机的体感设备  第9张

但是苹果没有想到这一点吗?我觉得肯定是想到了的,这些问题更像是新技术诞生的阻力。Touch ID在问世时何尝没有受到密码锁党的质疑,但是历史的潮流终究将密码锁抛弃在了历史的尘埃中,短短数年指纹解锁便成为国产千元机的标配。而Face ID则更加激进,且不论花费的人力物力,在iPhone X上为了Face ID所造的异形全面屏与刘海设计,在发布会当晚就遭到全世界范围的关注者吐槽。难道苹果的完美主义设计师们不知道这块屏幕对于视觉的影响和对UI设计造成的不便吗?他们当然知道,但是为了Face ID,这些全部都可以舍弃。

因为Face ID并不只是一个解锁装置,更是一次人工智能的实际运用,以及人机交互的革新。A11内置的AI计算芯片以及智能学习算法无疑在告诉用户:苹果正在向未来大步走去。从手机开始学习主人面容,到空调知不知道我们是否想要冷风,再到冰箱为我们主动购买食物,这些我们曾经幻想过的未来科技生活,正是基于FACE-ID的功能。

苹果所谓的刷脸解锁 原来就是某游戏机的体感设备  第10张

人工智能的时代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

再回头看看微软的Kinect,虽然它与Face ID共用了基于深度的面部识别技术,但是这项技术仅仅是Kinect的一个部分而已,它的失败在于除此之外的很多功能都未曾实现,比如肢体跟踪这项决定性的功能。Kinect一代肢体跟踪的硬件最近距离为0.8米(全身模式数据),这一数据乍看对房间要求不高,但是其扫描范围是一个圆弧形,并且前方不能存在茶几等杂物,双人模式最近操控距离达到2.4米。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X360主机面对操纵者时要做到2.2米范围直线距离内无杂物,而这个距离目前恐怕只有在美国才能实现了。所以说苹果这次将宝压在了微软一项失败的技术上这话对也不对,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Face ID是不会重走Kinect的老路的。

我们正在一步步走向未来,先从Face ID的智能解锁开始,在我们起床的时候拿起iPhone X说声Hello siri开始。进步之路总会充满坎坷,但是不断出现的勇者用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未来就在那里,为什么不去看看呢?

苹果所谓的刷脸解锁 原来就是某游戏机的体感设备  第11张

来源:eurogamer

编译:SHIKINAMI-ASUKA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