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 定位工业级3D软件,「量子动力Facegood」获新一轮战略融资

Xsens动作捕捉 2023-04-08 4431

作者 | 咏仪 编辑 | 苏建勋

36氪首发  定位工业级3D软件,「量子动力Facegood」获新一轮战略融资  第1张

36氪获悉,「量子动力FACEGOOD」获新一轮战略融资,由行业头部产业方领投,达瓦科技跟投,以及老股东驰星创投持续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产品进一步研发、海内外商务拓展、人才招聘等。

「量子动力FACEGOOD」成立于2015年,定位工业级3D表情动画软件,这也是元宇宙概念的核心底层技术。

FACEGOOD的主要方向是为3D内容开发者提供超高精度的实时面部与体态仿真系统,是软硬件结合的方案。创始人兼CEO王全伟对36氪表示,团队从成立开始,一直专注在工业级动画软件的研发中,并从人脸表情仿真的研发开始,这也是人体动作捕捉中难度最高的部分。

36氪首发  定位工业级3D软件,「量子动力Facegood」获新一轮战略融资  第2张

FACEGOOD

从2015年到2020年,FACEGOOD经历了五年左右的时间,逐步突破了3D表情捕捉、应用的相关技术。王全伟对36氪表示,在公司成立初期,团队以项目的方式与多个动画、游戏领域公司进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逐步完善自身技术,积累了超过了10万的人脸3D表情数据,为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直到2018年到2019年间,我们发现,从技术上已经逐步追上国外的老牌工业软件厂商了,并且逐步开始商业化落地,开始有种子用户”王全伟表示。“到这两年,我们的底层技术研发有较大突破,已经可以超越国外竞品,比如高精度面部捕捉技术跟踪参数,已经达到十万3D点云。”

FACEGOOD的产品化进程也在同时进行。今年6月,公司正式发布了Avatar Studio正式版产品“Avatary”,分为免费版和企业版两个版本,主要包括四大核心功能,包括实时面部建模、快速肌肉绑定、高精度面部捕捉、高精仿真驱动等,能够帮助3D内容开发企业提高面部表情建模及仿真制作的效率。硬件方面针对影视级、企业级和消费级开发场景,有不同视觉硬件,价格低至千元。

在表情捕捉领域,大部分3D内容开发公司依旧是使用传统手动K帧制作方式。以一部30集的动画番剧为例,每集需新增4个角色,每个角色的建模绑定所需成本大概3-5万;每集时长15-20分钟,目前一个动画师的日产值仅为30秒/天,每集的制作成本大概在200万。

近年来,一些公司开始引入国外面部产品,如Faceware、Dynamixyz等,但受限于其技术能力,捕捉的数据无法有效利用,大部分仍然需要动画师手动制作,也依然无法还原人体面部肌肉碰撞的高精动态效果,难以达到虚拟人“真实表达情感”的效果。

王全伟解释,在表情捕捉领域,手机上用的人脸识别模块是民用级别的精度,点云最多在近万左右;而到了动画、游戏领域,3D点云需要达到十万甚至百万级别。现在FACEGOOD的精度相较于民用级3D视觉算法提高两个数量级,直接通过模拟肌肉群、脂肪的走向来模拟人脸表情。

而从效率提升角度,原来需要1周完成的人物制作周期,应用了FACEGOOD的技术后能够缩短到1小时内,极大提高3D内容的制作效率,人物角色的制作成本也降低到千元级,让C端用户也可以自定义的3D人物制作。

在产品体系上,Avatary在今年上线时,就已有累计几千名个人用户和几百名企业用户。今年,FACEGOOD也在发力拓展动画、游戏领域的标杆客户,如腾讯、网易、虎牙、快手、追光动画、EA、原力动画等公司中实现应用。在高校方面,公司也与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

FACEGOOD同时也在开拓海外市场。王全伟表示,相较老牌厂商动辄数十万的设备价格,FACEGOOD并不希望主要依靠硬件盈利,更希望能够成为3D动画领域的Adobe,以软件作为自身核心。

也正因如此,在开拓市场层面,Avatary产品在价格上有较大优势,比如用于面部表情捕捉的设备只需千元级,这能够有效拓展市场。而在软件方面,Avatary目前提供标准版为主,按照账户数量收费,除此之外,FACEGOOD也可为企业提供高精度算法定制,交付周期在一周左右。

本轮融资后,FACEGOOD也将继续投入到产品研发和人才招聘中,并着力开展商业化。

王全伟表示,目前Avatary还是以工业级用户为主,团队接下来会逐步建立3D动画仿真的产品闭环,让用户在平台上即可完成从建模到动画的全流程。而通过进一步提升产能、降低应用成本,Avatary的客户群体也会扩大至个人和小型团队,想象空间也会拓宽不少——虚拟偶像、直播,甚至医美领域。

当前,FACEGOOD团队约60人左右,技术团队占比超过80%,算法团队80%硕博研究生。CEO王全伟为ACM Siggraph深圳副主席,早期活跃于开源社区,国产开源编译器Semo Compiler作者,拥有十五年工业基础软件研发经验和超过40项专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