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O 4再掀VR风暴:霸主气质隐现,核心供应链谁主沉浮?

Xsens动作捕捉 2023-04-16 5361

每经记者:王紫薇 杨昕怡 每经编辑:刘雪梅

“青岛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也是PICO创业起源的城市,我本人也在青岛生活过很多年。”PICO 4国内发布会后的媒体采访中,PICO总裁周宏伟如是说。

在创业PICO之前,周宏伟曾在坐落于鲁地的歌尔股份(002241.SH,26.5元/股,市值905.46亿元)担任高管。歌尔股份后来成为PICO坚定的“大后方”,为其提供供应链支持。这也成为PICO在产量和硬件质量上的“靠山”。

就在这场发布会的两天后,9月29日,歌尔丹拿全球总部落户青岛市南区,目标规模不低于5亿元的元宇宙产业发展种子基金启动,青岛市数字内容产业创新谷揭牌,元宇宙产业创新园宣布开园。

熬过前几年的寒冬,VR设备再次掀起热浪。2020年后,VR行业整体进入井喷期,根据VR陀螺统计,2021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约为1110万台,同比增长66%。2022年H1全球VR头显的出货量约684万台,预计2022年全球VR出货量将达到1450万台。

1000万台被看作一个发展的临界值。从行业来看,VR赛道目前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比如在周宏伟畅想VR一体机未来前景之时,STEPVR合伙人、高级副总裁臧中堂就公开表示,一体机不是未来的方向,交互技术才是。而此前,Cocos游戏引擎的CEO林顺则告诉每经记者,移动端才是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的主场。

这些在不同方向的探索给了背后供应链厂商发展时机。屏幕、光学解决方案、乃至软件引擎、芯片等,都成为国内厂商探索发展的领域。不过,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对国内的产业链并不看好。他认为VR产业链建设“基本零基础,内容没内容,设备没设备”。

也有券商报告看好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透镜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告诉记者,VR相关的无论是终端还是产业链,都可以被看作是起步阶段,未来增长空间很大,两者的观点并不矛盾。

“浑水”才能摸大鱼?无论是看好还是看衰,VR市场风已至。

国内PICO独占鳌头,VR赛道又掀热浪

“方便”——这是科技视频博主何同学在试玩PICO4后最大的感受,“传统的VR设备用起来是很麻烦的,需要高性能的PC,在房间内摆设追踪器,还得在头上连根线。而PICO4开机后戴在头上就能用,上手只需要5分钟。”

与何同学有着相仿体验的首批PICO4玩家不在少数,“舒适”“便捷”“有趣”都是他们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分享试玩体验时提及频率较高的词。

随着VR产品从一代到四代的变化,PICO也从一个不起眼的创业公司成长为了如今行业内的一方霸主。

全球知名行业分析机构IDC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AR/VR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PICO在中国VR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其中Q4市场份额已达37.8%。在国内一体机市场,其Q4份额甚至高达57.8%。

到了今年上半年,IDC统计数据显示,国内AR/VR市场整体出货达58.6万台,其中VR出货55.8万台。PICO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上半年总体出货量约34.9万台,占国内VR市场出货量的62.5%。

PICO 4再掀VR风暴:霸主气质隐现,核心供应链谁主沉浮?  第1张

IDC:2022上半年中国AR/VR市场出货超50万台,消费者市场占比持续提升

在IDC发布的《全球增强与虚拟现实支出指南》中,2021年全球AR/VR总投资规模接近146.7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增至747.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将达38.5%。其中,中国市场的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3.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从赛道内的投融资情况来看,VR蕴藏的可能性也足以吸引资本们下注一探究竟。

据赛迪研究院发布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显示,全球AR/VR产业在2021年全年的投融资金额达580.99亿元,远超去年同期的244亿元。

资本热潮一直延续到了今年。

据《中国电子报》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AR/VR/XR以及元宇宙的相关投融资事件超过了30起,其中已披露的单笔最大融资金额高达7亿元。

PICO 4再掀VR风暴:霸主气质隐现,核心供应链谁主沉浮?  第2张

CIC灼识咨询总监张辰恺在微信上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上半年,以出货量计,字节跳动收购的PICO在中国VR设备市场中占比超过一半,稳居国内第一。

除了集中这一特点,易观分析文化消费行业资深分析师廖旭华也向每经记者指出,VR赛道这两年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2016年的泡沫破灭之后留下来继续进行研发的企业积累,这个厚积薄发的结果就是VR设备的销量、内容的增多和消费者的增多。

但廖旭华表示,国内销售的主要品牌还是PICO、Oculus和HTC,“目前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

周宏伟也说,现在的VR市场处在早期阶段,也是因此,未来市场空间很大,谈竞争还太早,“现在的大环境不是你死我活的问题,而是你活我活的问题。”

看好还是唱衰?摘下VR的“有色眼镜”

在PICO 4线上发布会的评论区,不少人猜测:“明天歌尔股份大涨。”作为周宏伟的老东家、PICO的供应链,歌尔股份(002241.SH)被寄予高期待并不意外。

然而,歌尔股份并没有大涨。PICO 4青岛发布会第二天(9月28日),歌尔股份收跌5.92%,截止9月30日收盘,歌尔股份继续收跌3.04%,收盘价26.5元,股价创今年最低值。

透镜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市场大环境对股价短期的影响更大,业绩层面的影响会更长期。”

除了影响全球股市的因素之外,张书乐也告诉记者:“VR目前还是小众市场,未知因素太多,不至于被(一场发布会)提振。”

小众、受到未知因素影响、前景不明等词,是不少行业人士对VR、乃至元宇宙领域的标签,但消费VR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内外大厂重金投入这一领域,又让另一半人士认为,这一领域虽尚在萌芽,但未来可期。

即使是在这样认知不够统一的时刻,VR领域的主要构成“硬能力”已经在不断迭代。迭代的方向一言以蔽之:让用户体验更好。

比如彩色透视功能。行业人士认为,全彩透视是VR成为元宇宙入口的关键技术,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主流解决方案。

2020年9月,Meta发布的Quest 2搭载的是黑白透视技术,这一技术被行业内解读为:为全彩透视所做的铺垫。黑白透视的解决方案中,带上眼镜与摘下是两个世界,这意味着,体验者会被时刻提醒自己身处何处,无法做到与真实世界交互融合。

2022年9月,PICO 4发布,宣布支持彩色透视功能。行业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全球范围内彩色透视技术在消费级VR?体机上的首次应用和量产。

PICO 4再掀VR风暴:霸主气质隐现,核心供应链谁主沉浮?  第3张

PICO 4发布现场 图片来源:PICO 4

两年时间,彩色透视功能已经从纸上落地。除此之外,VR设备的各硬件都在有条不紊的升级中,这体现在消费端,近两年VR设备的用户体验不断升级。但华西证券认为,目前的VR硬件仍有不小的迭代空间,芯片与显示仍需优化。

报告认为,下一代VR算力将会产生巨大飞跃,超越平板、PC等传统计算平台。在硬件方面,目前Micro OLED进入市场面临较高壁垒,因为技术尚未成熟,相关的产业链也未形成,整体成本居高不下。

在指出发展缺陷的同时,报告同时看好行业前景。报告认为,目前的VR新功能不断升级,逐步为非游戏类功能提供基础,突破现有的圈层限制。远期来看,VR市场可比肩笔记本与平板电脑,预计年出货量将达到2-3亿台。

低调的供应链厂商:VR领域已成增长动力

对于坚持在VR领域深耕的供应链企业来说,VR业务已成为公司创收的来源点。

比如从财报来看,歌尔股份在今年上半年的高增长,就不能排除深度布局VR代工业务的贡献。2022年上半年,歌尔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36.03亿元,同比增长43.96%;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9亿元,同比增长20.09%。其中,VR虚拟现实、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及配件等领域内的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

财报中,歌尔股份称将继续秉持“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的产品战略,积极推动声学、光学、微电子、结构件等精密零组件和虚拟/增强现实、智能无线耳机、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产品业务的发展。

事实上,歌尔股份从2016年开始布局VR/AR业务,2020、2021年公司VR/AR相关已成带动业绩增长的动力源之一。目前,歌尔股份ODM业务在国内遥遥领先。

VR领域的光学解决方案也是国内企业发力点之一。

联合光电(300691.SZ,14.13元/股,总市值37.85亿元)2005年成立,多年发展后,已形成从光学设计、模具设计、精密加工、开发到全智能组装制造系统的完整产业链,并具备成熟度较高的全彩透视方案,能够提供全彩透视所需的全部4颗摄像头。

联合光电今年上半年营收数据同比下降,财报显示,原主营业务,比如视讯、手机类相关产品营业收入下滑,但在新型显示领域及智能驾驶领域,营收大幅增长。

2022年上半年,联合光电实现营业收入7.1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60%;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048.0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26%。而其中,AR/VR产品营收逆势同比大增93.38%,销量超4万台。

在发展自身业务同时,联合光电也通过投资加码AR/VR领域。公司较早投资了VR硬件产品研发与制造商小派科技,并在2021年9月、2022年参与大朋VR E轮、战略投资两轮投资。二者目前均在国内VR公司领域排行靠前。

9月26日,联合光电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作为元宇宙国内首批硬件制造商之一,已与国内知名的AR/VR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如乐相、小派、亮亮视野、纳德等。亮亮视野上市的听语者VR字幕眼镜是由公司参与制造的。

除此之外,国产厂商,如安徽熙泰、合肥视涯、昆明奥雷德等也在屏幕领域积极布局Micro OLED,华西证券认为,国内未来Micro OLED产量将不断提升,制造成本也将有所降低,市场份额有望在2025年达到28%。

“浑水”时刻,鱼大水大。国内供应商企业在不少领域已经有所作为,但在VR市场需求不断向下游要更高技术、更优质解决方案的时刻,应清醒看到,国内厂商仍有巨大的空间。

PICO 4再掀VR风暴:霸主气质隐现,核心供应链谁主沉浮?  第4张

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CIC灼识咨询总监张辰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国内VR产业链的整体建设较为完善,但在先进设计方案所需要的个别元件上的生产布局仍有欠缺。

比如一体机流行的Pancake光学方案,后者基于反射偏振的折叠光路,光的多次反射下需要更低的双折射与更稳定的偏振态传输。因此反射偏振膜和1/4相位延时片的质量,以及贴膜的工艺对成像质量至关重要。

“镜片的镀膜为Pancake光学方案关键工艺,至今仍由少数国外厂商主导。目前能达标的高质量光学膜生产厂商较少且成本较高,还有待更多国内厂商补位。”张辰恺说。

VR离C端消费市场还有多远?

PICO4发布会后的记者会上,周宏伟坦言,“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希望这种非常个人化的穿戴式设备,能够在消费端变成大众用户生活的一部分。”

根据VR陀螺统计,2021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约为1110万台,同比增长66%,2022年H1全球VR头显的出货量约684万台,预计2022年全球VR出货量将达到1450万台。

1000万台被看作临界值,意味着行业将迎来更光明的上升期。但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绝大部分VR产品的购买者仍是游戏爱好者,其产品功能也是以游戏为主。

根据YOLE发布的预测,全球AR出货量将从2021年的103万提升至2026年的4123万台,市场规模有望超200亿美元,中国是AR设备单一最大市场。随着AR价格门槛下探,消费级AR出货量将在2025年超过行业级。

对于C端VR设备,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在微信上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VR设备从工业级降维消费级,技术上不存在瓶颈,关键在于体验,“在消费级市场上,VR载具必然都是以轻量化、小型化的方向前进。”

PICO 4再掀VR风暴:霸主气质隐现,核心供应链谁主沉浮?  第5张

PICO副总裁任利锋讲述VR健身场景的应用 图片来源:PICO 4发布会

然而,在从B端转向C端的过程中,多家VR企业侧重不同,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

例如,STEPVR在今年5月正式发布了“国承1号”元宇宙登入门,该产品将成为STEPVR迈向C端的重要一步。和VR头显、眼镜等轻量级VR设备不同,“国承1号”占地约3平米,配备了头显、震动马甲、动捕手套以及全向运动系统。

STEPVR创始人兼CEO郭成曾向每经记者解释,To C的VR设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不是轻量级与否,首要需求还是随时的VR服务和体验,而目前还没有这种服务,“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一个大的东西”。

不过,PICO的to C思路似乎更接近外界对家用VR设备演进的想象。PICO4的特点之一即是小巧轻便,不含绑带及电池的头显重量为295g,相较于上一代PICO Neo3减少了100g,体积也减少了43%。

除了硬件,软件的选择也在PICO的to C道路上显得尤为重要。周宏伟也曾表示,VR真正走向更广泛的大众市场,本质上还是要靠内容和内容带来的体验去触达。

对此,廖旭华表示,适合国内市场的VR内容方向较难预测,但就全球市场而言,一定是游戏作为驱动,最终发展至全生态,“因为游戏是最有吸引力、创造性和交互性的内容,就像愤怒的小鸟和切西瓜之于触屏手机普及的作用那样”。

“游戏内容永远是新消费级互联网平台的最初孵化方式和新手村,没有之一。毕竟,游戏才是最适合普罗大众的刚需。”张书乐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

对于未来厂商的发展,张辰恺告诉记者,硬件厂商的发展机会更多的是在光学和交互系统上。“Pancake光学方案正逐步替代菲涅尔透镜方案,成为新一代VR头显的首选。交互方面从原来的以手柄为主的单一交互方式,正在向手势识别、眼动追踪、面部追踪等多元的交互方式演变。”他乐观表示,随着VR设备的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价格下降,需求端也会发生变化。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摆在VR企业面前的选择众多。而在VR设备转向C端的道路上,没有唯一正确答案,有的只是无数次尝试,被市场筛选后留下的解。

每日经济新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