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与《阿凡达水之道》,究竟谁吊打谁?
卡神的《阿凡达水之道》上映两个多月以来,凭借其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的视听效果,在全球范围内大杀四方,目前票房收入已经超过自己的前作《泰坦尼克号》而位列全球电影票房榜单的前三甲;而由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2》自春节档上映后,也有着极为优异的市场表现,并且在影片口碑上得到了多数观众们的好评。
尽管在全球范围内《阿凡达水之道》的市场表现更为出色;但在内地,《流浪地球2》的票房却远远优于对方。两部作品同为顶级制作的科幻题材,又在相互重合的时间段上映,再加之目前的中美关系的现状,两部作品自然在各大媒体上引发了评论狂潮。这些评论中大致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认为《阿凡达水之道》的视听效果、特效技术要远远的领先于《流浪地球2》,后者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只能被前者吊打;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流浪地球2》的画面效果已与《阿凡达水之道》几乎不相上下,且后者情节单一、剧情空洞,前者则背景宏大、故事饱满、情绪感染力强,故而综合比较之下,《流浪地球2》才是更为优秀的电影作品。
笔者依据自己对这两部作品的观影体会,在此从影片的视听效果和故事情节结构两个层面入手,对两部作品展开解析,来一起探讨两部作品到底是谁更胜一筹。
1、视听效果——卡神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旁人无可比拟。
在承认《阿凡达水之道》在视听质量上要优于《流浪地球2》的同时,作为一个中国影迷,还是要对《流浪地球2》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致敬。就真实感受而言,《流浪地球2》是一部令人惊喜的用心之作。就笔者自身体会而言,是完全没有想到,在四年之间,我国电影工业的进步竟如此之大。
回想四年前观看《流浪地球1》时的体会,影片中地下城的视觉效果差强人意,整部作品的情节节奏紊乱无章。尽管有为数不少的特效镜头已经几乎不弱于同期的好莱坞同题材顶级影片。但那些特效镜头与影片故事情节的衔接并不连贯,加上电影语言的生涩表达和缺乏感染力的强行煽情……那并不是一次愉悦的观影体验。还记得在当时,看到媒体对《流浪地球1》铺天盖地的赞誉,本人内心的情绪是复杂而尴尬的。对一部并不那么优秀的作品的过分赞誉,起到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由于四年前的经历,当怀着一点点偏见走入影院观看《流浪地球2》时,影片的视听观感带来的舒畅与愉悦,令四年前的不快记忆荡然无存。从空中基地、太空电梯的逼真场景;到无人机群、太空飞船的复杂运动画面;再到月球核变撕裂、地球在太空开始流浪的壮观全景镜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句,《流浪地球2》的视听效果的表现,即便和漫威宇宙系列的任何作品相比,也丝毫不处下风。这对于电影工业比美国晚发展了近百年的中国来说(北洋和民国时期那些整体实力薄弱的电影公司由战乱而中断,故暂不计入),实属难能可贵。
但即便如此,《流浪地球2》与《阿凡达水之道》在视听技术方面依然存在代差。这是因为,《流浪地球2》只是运用当前已经成熟的技术,做到了与好莱坞顶级科幻大片相同水准的地步。而卡神在《阿凡达水之道》所使用的很多技术,是除他之外,没有其他人到达的无人区。
近年来,卡神的每一部作品,都可能成为电影技术方面的一次革命。比如运用在这部影片中的水下3D拍摄和水下动作捕捉技术,由RGB激光投影系统所实现的裸眼3D技术等等……有些观众在观看两部作品时,感觉在视听表现上两者几乎不相上下的主要原因。其一可能是这些观众在观看《阿凡达水之道》时,没有去IMAX厅而去的普通3D影厅,无法欣赏到更为逼真和宏大的画面效果;其二是裸眼3D作为一项过于超前的技术,目前全球大部分的影院在硬件上还不支持它。卡神在电影拍摄技术领域的追求永远着眼未来,而且勇做先驱者,这一点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2、故事情节结构——大刘科幻作品的厚重感,吊打其它同行。
在这个层面,《流浪地球2》完胜对手。大刘的科幻小说,从《流浪地球》、《诗云》,再到《球状闪电》,《三体》、,他所构建的宏大宇宙观述事背景,以及对政治社会的剖析、人性深渊的揭露、流行道德观念合理性的质问……使他的作品有着令人叹服的思想深度与厚重感。面对这样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创作者和导演显然并不想通过二次创作,将影片打造成为独立于小说之外的另外一种主题内核表现(如《阿甘正传》的改编)。因此,本片不仅在故事情节上忠于原著,思想内核、主题方向上也尽量地与小说原著保持了一致。在这个前提下,影片使观众们在欣赏宏大画面效果的同时,不禁同时陷入了对人类在宇宙中的生存现状、人类行为本能中的自私与善变、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深刻议题的思考。
在电影语言的运用方面,本片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如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在参加领航员测试时,面对AI的问题,他在回答中体现中了自己对家人的浓浓深情。此时,他的头部画面通过反映在窗玻璃上的投影,与窗后由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的头部,在画面中重合在一起。这里使用虚实结合的镜像手法,暗示出刘培强表露出对亲人的情绪展现,使在窗外的图恒宇深受影响,成为他下定决心违反法律,决意用通过将自己和女儿的意识转化为数字生命的方法,实现自己父女团聚的行为动机来源。再如那些勇士献出生命,去月球上执行手工引爆核弹的情节部分。张鹏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坐在月球上仰望星空。此时在大全景镜头下,充满美感的构图令人感动、震撼。
而反观卡神的电影作品,重技术而轻内容是这位伟大导演所拍摄影片的一贯特点,不仅仅是《阿凡达水之道》这一部。从《终结者》、《泰坦尼克号》再到《阿凡达》系列,卡神似乎从来都没有在故事结构和情节内涵上倾注过多的精力。而相对于前作,《阿凡达水之道》的剧情结构更为简单。三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抛开那些令人叹为观之的画面和特效,单调的故事情节显得苍白无力。或许在这位导演看来,当观众们的全部注意力都沉醉在那些革命性的特效和画面效果的时候,已经无暇再去关注影片的故事情节本身了吧。过于简单的故事情节与单薄的思想内涵,是本片被广大观众所诟病的主要原因。
如果非要用量化的结果给两部作品一个评分,笔者会对这两部作品做这样的一个打分,为使这个打分更有参照性,在这里引入另一部科幻经典作品《星际穿越》,加入打分对象。
视听质量方面:《阿凡达水之道》150分、《星际穿越》99分、《流浪地球2》90分。故事情节结构方面:《星际穿越》99分、《流浪地球2》85分、《阿凡达水之道》40分。
结果依旧是《阿凡达水之道》胜出,但《流浪地球2》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值得我们每个观众感觉到中国电影工业未来的希望与曙光。
3、《流浪地球2》的可贵之处。
本来对两部影片的讨论已经讲完,但作为一个对中国电影产业有着深切期待的中国人,在此还是想对《流浪地球2》这部影片所代表的重要意义多赘言几句。对于中国电影界来说,《流浪地球2》的最为可贵之处,是它完成了经由电影这种大众传媒方式,实现了对世界范围内的民众进行中国文化宣传和主流意识形态有效输出的重任。而在此前的一百余年间,这一直是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所承载的主要功能之一。
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已经预见到了电影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媒体,在文化宣传和意识形态输出方面所能够承载的巨大功能。于是早在一百年前,美国就通过巨额的财政补贴(每出口一英尺的胶片就补贴给创作的电影公司一美元),一方面使好莱坞迅速壮大并一举成为了世界电影市场的霸主,另一方面则使电影成为国家所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输出的强有力工具。而随着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极度成熟,这种服务于国家意志的意识形态宣传,在影片里往往隐晦地蕴藏在另一个看似伟大主题之下。
比如:上个世纪早期的美国西部片中,作为原住民的印地安人在影片中的形象永远是野蛮的、残暴的,并且对城镇中的妇女和孩子充满了威胁,这时会有英勇的白人牛仔出现,杀掉或者赶走印地安人,保护了城镇中的居民。在无数次的观看类似影片后,观众也渐渐的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种表达,于是美国就成功的实现了对自己屠杀印地安人原住民、取走他们土地的罪行的洗白。作为杀戮者的他们成为了代表着正义、勇敢的英雄、挽救者,而被屠杀、戕害的印地安人却成了观众印象中的强盗和罪犯。
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众多以挽救世界为题材的好莱坞顶级动作片中,那个挽救人类的救世主永远都是一个美国白人,而黄种人、黑人在片中所承担的形象,绝大部分都是次要的或者反面的角色。久而久之,美国人才是这个世界的领导者和挽救者的意识形态,也通过好莱坞电影的巨大影响力,在对整个世界进行着暗示和输出。
要成功实现这种文化输出和意识形态宣传的基础,需要建立在强大的科技能力和工业基础之上。因为并不是简单的在银幕上打出几行字,大众就可以接受和认可的。你的电影画面要足够精彩、好看,才能使观众们在观看过程中,接受这种暗示。而想要实现这些,就需要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强大的电影工业生产能力。
在《流浪地球2》中,我们终于凭借这部高质量的商业电影,实现了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在宏影片中挽救世界的不再是一个美国白人,而是由世界各国所参与,并由中国人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国际合作组织。黄种人不再仅在电影中从事护工、小职员的次要角色,而是作为大国领袖、英雄、勇者形象出现在银幕上。而《流浪地球2》这样呼吁全世界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地球危机的影片主题,显然要比《长律湖》、《壮志凌云》这样的过于简单直接的表现国家意识形态的影片,要更容易使不同国籍的观众所接受和认可。展望未来,我们还需要更多像《流浪地球2》这样由强大资本力量和成熟电影工业所支撑的顶级商业电影作品。
最后,如果要在这两部同样优秀、各具特点的影片中二选一的话,笔者个人倾向于选择《阿凡达之水道》。原因在于,在美国的霸权主义愈行愈激的今天;同时面对由资本所主导的消费主义席卷全球,成为巨大的生态灾难的现状。我们从《阿凡达之水道》中,感知到了提倡环保、爱护环境和反殖民主义的影片主题表达。而作为一个美国导演,他的这种主题表达,是与美国当前所推行的霸权行为背道而驰的。在历史上,比起坚定支持主流意识形态更为可贵的,是人们所具备的基于内心良知、正义感、是非观的批判精神;和拥有面对资本与强权的不公,敢于发声、敢于行动的勇气。这种批判精神与勇气,是超越政治理念和国界的,也是在当今的时代,因接近销声匿迹从而显得更加弥足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