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盲人影院的17年:实现残健同行,为盲人观众造梦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现在镜头迅速地摇起来,对着巍峨的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顶就像金字塔的塔尖,周围云雾缭绕。云雾背后,一大群蓑羽鹤在高空飞行……”2022年初秋,一个星期六的早晨,电影讲述人在心目影院内为盲人观众解说电影。巨幕厅内,一些盲人观众将拐杖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上。坐席的最前排坐着一些用红色丝带蒙住眼睛的志愿者,通过一天的蒙眼体验,这些观众将成为正式的志愿者,成为盲人观众的“眼睛”。
从2005年至今,王伟力和郑晓洁夫妇践行“为盲人讲电影”的使命已过去17年,放映的电影数量超过一千部。心目影院从北京鼓楼的四合院里走了出去,走到更多的院线中去,这个小小的影院从盲人观众俱乐部,逐渐成为一个真正实现“残健同行”的平台。
“17年中,有些盲人观众已经离世了,一些盲人观众成了骨灰级的电影爱好者,还有一些盲人观众结婚、生子……心目影院伴随着他们生命的征程。”王伟力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心目影院希望通过电影讲述,将视觉语言传递给盲人观众,使盲人观众能够最终了解与认同社会常态。助盲,最终是为了他们融进社会当中,实现残健同行。
从一次意外的电影讲述开始,为盲人观众造梦
第一次电影讲述完全是个意外。2004年,一位盲人朋友到王伟力和郑晓洁家做客,二人正准备看电影《终结者》,索性问了那位朋友,“要不要一起看?我们给你讲讲,补充补充细节。”在那时,拥有一台先锋音响,在家收看原声大片可是一件赶时髦的事儿。盲人朋友和王伟力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了第一次盲人影院“初尝试”。
王伟力回忆起当时,仍觉得“讲得太烂”,完全没有经验,声画不同步,很多细节都没讲上。讲到电影高潮,他满头大汗,激动到头顶微微暴起青筋。那位盲人朋友也是,接受了太多的语言转换而来的视觉信息,他需要靠想象填补全部的视觉画面。在电视屏幕前,坐着两个满头大汗、涨红了脸的人,那便是心目影院的雏形。那位盲人朋友在离开前,郑重地跟王伟力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在此之前,看电影对于盲人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
而郑晓洁接触盲人群体的时间更早。郑晓洁做电视发行时已经将镜头对准残障群体,千禧年后他们开始做公益事业,培训盲声广播主持人。王伟力原本在中科院地球物理所工作,郑晓洁在航天部工作,两个做技术的人转向做公益,也希望用技术思维解决现实当中具体的问题。意外的电影讲述后,他们开展了近一年的调研,最终在北京鼓楼的四合院里,开始了心目影院的讲电影活动。
王伟力还记得最初来小院看电影的一批盲人观众。后天眼盲的一位观众,眼盲后始终处于封闭的状态,对于电视有一种病态的抗拒,在家的时候禁止家人看电视,叫嚷着“不许看!再看我就不活了!”来到心目影院后,看电影成为一种可能,他的需求得到了尊重。
在心目影院,他们从盲人重新成为社会人。“当一个人的梦境中没有画面的时候,这个人信息分析、判断的方式都可能发生改变,内心的环境也会改变,远离社会,封闭自我。这个时候,盲人寻找盲人,残疾人寻找残疾人,建立一个残疾人文化圈,但这个文化圈和整个社会仍然是割裂的。我们想做的是尊重、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让他们重新感知、判断、接受社会,重新成为社会人,让他们的梦里有山有海,有鲜活的人。”王伟力说。
电影讲述是一件专业的事儿:从小院到院线,实现残健同行
“我们需要的所有信息,大伟老师都能告诉我们。”这是17年来,最打动王伟力的一句话。
最开始是在小院里,15平米的空间,王伟力坐在电视机前,一张书桌,一盏台灯,他看着脚本进行讲述。盲人观众们一排排坐在王伟力身后,像一群认真听课的学生。每一次聚会都是一次文化集会,每个周六是影迷们的一期一会。
王伟力还记得去广州一所盲校做电影讲述。讲完之后,全场的学生们一直在鼓掌,掌声持续了好几分钟。后来他才知道,孩子们一开始都不愿意来看电影,是被老师生拉硬拽着进大礼堂的。一个盲童站起来告诉他,“大伟老师,之前有志愿者来给我们讲过,讲得太混乱了,我们都不知道这个电影在讲什么。但您讲得特别好,我们都爱听。”
王伟力告诉刚开始从事讲述工作的志愿者们一定要准备好讲述脚本。明眼人观众看电影时视觉捕捉到大量的信息,直接消化为内部语言,但是对于盲人观众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疑问和无法进行下去的空缺的想象,讲述电影不能再制造更多的疑问了,不可以浪费他们的判断时间。了解非视觉信息的特点,用提炼后准确的语言讲述,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用声音为盲人观众提供视觉依据。在王伟力看来,电影讲述是一件专业的事儿,一定要做足准备工作,真正成为他们的“眼睛”。
他不愿意过多讲述创办初期遇到的困难,更喜欢讲一些转折性的时刻,谈论一个更好的未来。2008年后,心目影院走上正轨,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公益支持。2018年,心目影院正式从小院里走出来,进入了院线,盲人观众可以和明眼人一样去看最新的院线电影了。同年,心目影院举办了首届北京盲人电影展。
除此之外,微软、拜耳、中国农行、星巴克等多家公司员工加入到心目影院志愿服务的团队中。除了电影放映外,心目影院所属的北京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组织了各类活动:带盲人观众去触摸长城,在现场触摸返回舱、火箭,在植物园内触摸姿态奇异的花朵,去海边、去草原听风拂过海浪和草场的声音。王伟力说,希望盲人观众们能通过在现实感知这些事物,从而更好地欣赏电影,然后去演绎电影之外的自己的人生。
17年来,王伟力和郑晓洁正如他们所说,努力为盲人观众“造梦”。而在放映现场,一名微软工程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通过公益服务,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盲人群体的需求,在语音识别软件的设计时也会更多考虑到盲人群体。
用技术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态度仍然在传承,一个更好的残障同行的世界,还在路上。